第8部分(第1/4 页)
白起在离首都三十里时就看见了盛大的迎接队伍,文武百官衣冠赫赫,仪仗喧天,无数的百姓争先恐后地簇拥在道路两旁等着瞻仰他绝世的风姿。白起看着这些并没有志得意满,他心里很清楚未来还有无数的仗要打,一旦自己失败,大家也会欢天喜地的来看自己的脑袋是怎么掉下来的,所以他表现得很谦虚,对每一个来迎接的官员他都点头含笑致意,绝没有功臣的那种自傲。
到了都城,秦昭王举行了热烈而又隆重的欢迎仪式,当众褒奖他说:“老白不但能打仗,还能安抚手下的士兵,让每一个士兵都心甘情愿的接受他的指挥。老白同志打仗是一等一的,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每次发起攻击,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且老白的军队从来不敢骚扰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秦昭王热泪盈眶的说着,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齐声应和,当时的场面极为热烈,弄得白起的眼睛也湿润了,心中无比感激昭王给他的巨大荣耀。
昭王等大家的情绪平稳下来以后隆重宣布封白起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当他宣布完了以后,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这里我们有必要把“武安君”这个爵位解释的详细些,以便大家了解昭王给了白起一个什么样的封号。
首先“武安”的意思就是能够以武功治理乱世,平定*、入侵,在作战中能够大批量的消灭敌人,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各个国家都很出名,这样的将领才配得上“武安”两个字。
“武安”这个称号最早出自西周,后来的历朝历代都把自己国家里最勇悍的将领称之为“武安”。
“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一般是拥有土地的卿才被称呼为“君”,就这个意义而言,“君”就是指在自己的土地上可以像国君一样生活、发号施令的“卿”(“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
大家明白了吗?从今以后,白起上朝时在昭王面前是臣,回到家里就是君。
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白起从一个小兵奋斗到了今天的地位,真可谓威风盖世,位极人臣了。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了白起被称为武安君的由来和意义,下面就接着看他打仗。
先来说说黔中之战吧,因为这是他被封君之后打的又一次大仗。
黔中之战是秦军主动进攻楚国黔中郡(今湖南、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
的一次典型的远途奔袭,白起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方式又一次狠狠教训了一下楚国。
啊,那位读者问了,秦国干嘛老跟楚国过不去?刚把人家打的满地找牙,这才过了多久又跑去收拾人家去了?
嗯,这问题问的好。我来回答一下。
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秦国之所以揪着楚国打,就因为楚国的地盘比秦国的大,加上现在楚国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昏君,其国力日渐低下,不趁着这时候好好修理它,多抢一些土地回来,还更待何时?
在这一次战役中,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实行了一次战略迂回,他们先从陇西(今甘肃临洮)进入四川,在四川补充了十万兵员以后沿着涪水(嘉陵江支流,处四川中部,应该就是榨菜比较出名的那个地方)南下。
一路上秦军将士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他们就像后来的红军将士一样连续翻阅了山高万仞的岷山山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和直接苍穹的摩天岭(看看这名字!),然后狂飙突进,飞也似的越过云贵高原,突然出现在楚国的大后方!
他们的出现把楚国人吓得目瞪口呆。因为当时楚国把军队主力调集到了和秦国交界的西北部来备战,后方极为空虚,几乎没有可战之兵!他们打破脑袋也不会想到秦国军队就这么飞过来了!
秦军把楚国打了一个干净利落的措手不及,楚国军队仓促应战,然后直接倒下。秦军顺利攻下黔中,楚国的那位昏君顷襄王唉声叹气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上庸(今湖北竹山)和汉水以北地区交给了秦国。
写到这里,我自己也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秦国不直接把楚国灭掉,干嘛还留着它呢?
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我们就会明白……灭不得!因为秦国当时已经是全民公敌了,他想要灭掉楚国就必须全力以赴,否则是不能轻易覆灭楚国的,楚国虽然失败了几次,但他的根基还在。并且秦国的对面还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