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第2/4 页)
一位得力助手,原系延安地方上老办教育的人,他有一
位太太,两个孩子,新近又生了一个孩子。他在教育委员会工作,除吃饭以外,一向是不支
薪的,因而他的太太和小孩们均在家里无以果腹。但边区政府穷得要命,没有津贴职员家庭
生活的办法。结果还是由徐特立在教育委员会职员伙食尾子中抽出少数的金钱,来暂时津贴
他。
毛泽东也曾说过要是使边区政府成为国民政府下的一个模范单位,它的设施须作为许多
敌后游击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指南,但他并不了解政府机能的范围和内容,实际上只想使
边区政府能在某些方面装点门面(这也许是毛氏不能很好统治一个国家的基本原因之一)。毛
泽东等中共要人在这个问题上有许多错误观点,大别之为下列各点:一、他们忽略了许多历
史教训乃至列宁的遗训,不将政府机构看作最重要的和最有效能的工具,或者换句话说,只
有夺取政权的抱负,没有好好运用政府机能的知识。二、他们太重视党的权力,而又不了解
党与政府的正确关系,因而党部对政府工作干涉太多。三、由于革命实行中养成了许多粗糙
的革命观念、游击思想、不合理的平等观念等,无法深刻认识法律和制度等的重要性。
当时边区政府的改组可不容缓,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都无法澄清,在十分草率的情形下,
组成了新的阵容。九月中旬在中共中央认可下,边区政府实行改组:张国焘任主席,陕北老
干部潘自力任秘书长,马明芳(陕北老干部)任民政厅长,曹菊如任财政厅长,刘志丹之弟
刘景范任建设厅长,新由国民党区域来的文艺作家周扬任教育厅长。从这名单中,人们可以
看出陕北色彩加重了,编制则大体仿效国民政府的法规。
改组后的边区政府立即召集一次限制县长会议,所有陕北二十二个县长都参加了。当时
我和我的同僚们,都很注意研究当地实况,但结果一切都茫茫然。原来陕北只存在一些游击
区域,毛泽东等到陕北以后,也只挂起了一块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招牌,为了解决军队的
供应,一切现炒现卖。因此这个素来不平静的区域,从国民党到中央,历来都是一团糟。没
有人口统计,甚至谁也不知道较真实的人口概数;从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去看,都找不出一些
可靠的成规。因此我们只有缩小范围,研究一下陕北老百姓的负担。以前收税的方法极不一
致,征收、捐献都有,贡献劳力的如替军人家属代耕等等也不少。总计起来,一个老百姓所
要付出的,占他所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二强。不待说这个数字是极不精确的,我们就根据这一
数字,草拟收税的办法,认为老百姓的负担不应超过百分之二十二。
边区政府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整理财政及增加收入。以前最主要的收入,是从鸦片烟
而来,陕北北面三边一带,盛产鸦片,历来这些鸦片都东向输往山西等地;原有一些军人和
地方恶霸以及鸦片烟商人,经营这批买卖。当林伯渠主理财政的时候,曾向这些贩运者征收
过境税和出口税,此外中共没收来的和征发来的鸦片扫数出口。至于其他商业税的收入就少
得可怜了。大约在西安事变后边区政府才在三边一带禁种鸦片,而且抗战爆发后,山西成为
中共的友邻,怎好意思再把鸦片烟推销到山西去。边区的财政收入,因而大减,非急谋补救
不可。
征收救国公粮法规的制定,便是建立财政基础的一件大事。我曾根据陕北及其他苏区以
往征粮办法,拟具这个法规草案。详细规定,我已不能记忆,其要点大概是:凡各农户收成
仅足供一家之用者免征;超过一家最低限度之需要,即按其超过部分之多寡,用累进法征收
救国公粮。一个富裕的中农,收成平均每人在二千斤上下,大约征收百分之二十,至于地主
富农每人平均收成在四千斤以上者,征收额约为百分之四十。奖励农民按粮价折合现金缴交,
这样可以免除农民运送粮食的劳力。各县职员薪金,如遇现金不足时,则改发粮食。各县均
149/1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