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个人同样的诗人气质与科学家的头脑。有这样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它像什么。结果,幼儿园的孩子给出了几十种答案,小学生给出了十几种答案,中学生给出了三四种,到大学生那里就只剩下一种答案:它是一个圆。人们在儿时都能执著于果盒里五彩缤纷的糖果、草丛间半开的雏菊及玩具外壳里面的“世界”,随时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用老一辈的话说,小孩喜欢“刨根问底”,“老鼠窟里都要掏三把”。正是因为好奇,才有了幼儿智能飞一样的发展。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把它丢失了,只有少数人把它保留了下来。丢失较少的人,就成了所谓成功人士;而极少丢失的人,则有幸步入了天才的行列。
想一想,我们眼里的世界曾经有过那么多美丽的颜色,有过那么多奇妙的事物,有过那么多奇怪的问题,如今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找回儿时的好奇心,热爱未知,对未知满怀热情和兴致,是提升大脑效能的又一个秘笈。
“不知羞耻”。幼儿没有羞耻之心,他可以“不耻乱问”,更可以“不耻失败”。幼儿时时刻刻都在经历失败,但他从不会因耻于失败而停止探索,直到成功。他们从不认为自己的问题有什么幼稚,从不会因为跌倒而不再学步。从某种程度上说,幼儿是在失败中增长智慧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智能可言;失败越多,智能程度也就越高。儿童慢慢长大,有了羞耻之心。这个羞耻之心,却是一柄“双刃剑”,可以“兴邦”,也可能“误国”。有人知耻而后勇,也有人知耻而后怯。比如,有位叶天士,他曾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这位算得上知耻而后勇的典型了。还有一位叫孔圉,孔子称赞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李生论善学》中说:“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翼闻道也。”可惜,这一类人在生活中并不多,大多数人往往因自己羞于失败而停止学习的“脚步”,对他人的失败也缺少应有的宽容。
不耻于失败,而耻于不敢面对失败,耻于不尊重敢于面对失败的人,这是提升智能水平的第三个秘笈。
我们已经知道,人的智能受遗传基因与后天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大脑智能的发育有临界阶段,越是在生命的早期,大脑智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越大。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大脑有着较强的可塑性(有扩建的条件,具备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这个时期,其智能的开发是以“外延式发展”为主的,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而成年人的大脑在“硬件”上基本已经失去了可塑性(几乎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了),其智能的发展将转变为以“内涵式发展”为主,或者说以“软件”的开发升级为主。这就意味着成年人的智能开发,应该在保持和发扬儿童的学习精神和某些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再发展一些新方法、新技巧和新途径。
“发现学习法”。这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个方法虽然主要是针对学生和教师的,但我认为它对于指导成年人的学习同样是非常有益的。布鲁纳认为,学习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
从幼儿身上学习“学习方法”(3)
什么是发现学习呢?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包括了对未知世界的发现和对人类知识的“再发现”。单从智能开发的角度说,更重要的是个人要学会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实质上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找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引导人们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怎么样实践“发现学习法”呢?布鲁纳也研究给出了几条途径:一是积极思考和探索。发现学习强调自我是学习的能动主体,所以要经常对自己说:“让我运用自己的头脑想想看”、“让我设身处地试试”。这样,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或态度。
二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