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页)
海中蓬莱仙者可见③,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⑤,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⑥,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⑦。
①致物:招引来鬼神。②丹砂:硃砂。③蓬莱:古代传说里的海中仙山,山上住着仙人。④食(sì,寺):给……吃。⑤合,融洽,投合。⑥方士:方术之士。指古代求仙、炼丹,自言能长生不死的人。⑦齐:同“剂”。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①。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②,更言神事矣。
①黄锤:可能是县名。史:古代官府的佐吏。②海上燕齐:指古代燕、齐两国的沿海地区。相效:效仿李少君。
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①,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②。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用太牢具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④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⑤。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忌泰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⑥,祠黄帝用一枭破镜⑦;冥羊用羊⑧;祠马行用一青牡马⑨;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⑩;武夷君用干鱼(11),阴阳使者以一牛”。(12)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泰一坛旁。
①薄诱忌:《索隐》认为“薄”为“亳”的衍文,“诱”为“谬”之误写。应作“谬忌”。《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皆作‘亳人谬忌”。泰一:传说中最尊贵的神。也作“太一”。②佐:辅佐,这里指辅佐泰一的神。五帝:《正义》:“五帝,五天帝也。”③太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三牲。④八通之鬼道:指祭坛的八面都有通道,供神鬼来往。⑤天一、地一:都是神名。⑥解词:《封禅书》《索引》曰:“祠祭以解殃咎,求福祥也。”⑦枭:传说中食母的恶鸟。破镜:传说中食父的恶兽。⑧冥羊:神名。⑨马行:神名。牡马:公马。⑩皋山山君、地长:都是神名。(11)武夷君:武夷山神。(12)阴阳使者:神名。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①,以发瑞应②,造白金焉③。
①以其皮为币:汉武帝时曾用白鹿皮制成货币。当时规定,鹿皮一尺见方,值黄金一斤(据《索隐》,又见《平准书》)。②瑞应:古代迷信,认为天降祥瑞以应人君之德,就叫“瑞应”。③白金:据《正义》引《平准书》解释,是指银锡合金。当时铸有龙、马、龟三种图形的白金币。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①。有司曰②:“陛下肃祗郊祀③,上帝报享④,锡一角兽⑤,盖麟云⑥。”于是以荐五畤⑦,畤加一牛以燎⑧。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⑨。
①麃:兽名,鹿属。《索隐》引韦昭曰:“体若麕而一角。”②有司:管事的官吏。官吏各有专司,所以叫有司。③肃祗:恭敬。“肃”、“祗”同义。④报:报答。享:以食品供奉鬼神。⑤锡(cì,赐):赐予。⑥盖:大概。表示不肯定的语气。麟:麒麟。⑦荐:进献祭品。⑧燎(liào,料):古代祭礼的一种。焚柴祭天。⑨风:通“讽”,讽喻,暗示。符应:古代迷信,认为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相应,就叫“符应”。与上文“瑞应”意思相同。地:疑为“也”字之误。《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均作“也”。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①,乃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罪,迁②,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①且:将要。②迁:放逐,流放。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①。上有所幸王夫人②,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③,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④,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⑤。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⑥,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⑦详弗知也⑧,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为)〔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而隐之。
①少翁:《正义》:“《汉武帝故事》云少翁年二百岁,色如童子。”②幸:宠幸,宏爱。王夫人:《汉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