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慕容归(第1/3 页)
听到面前奉武头陀的贬损之词,李光无奈苦笑。
对面还是李二头陀的时候,说话就夹枪带棒,充斥着贬损。
之前李光不解何意,见过工部支应明细之后,他就明悟了一些。
无外是京中所传,赵家大宋、蔡家天下,这类言辞。
做事做细,在蔡家天下,可不是什么做事的惯例,想把事情做细,要么规避蔡家,要么依附蔡家。
蔡家圣宠不断的原因,李光跟朝中的文人士大夫也不是不清楚,无非蔡家听道君皇帝的话而已,能将赵官家想做的事情做好。
面前头陀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能在大弓所为所欲为。
李光心里也有宏图,只是如这头陀一般,委身蔡家或是王家,他是做不到的。
原因无他,文人气节而已,若想做到这样,对李光而言,也不甚难。
当日都堂审察之时,他若节气一抛,根骨一软,太宰王黼还是愿意招徕,并予以一地州府实权的。
“法师做事,甚为细致,若工部及各寺监,能如法师图纸一般,将差遣做细,大宋必然煌煌不可视之。”
看过李鄂的图纸后,李光也发了感慨。
图纸之上,缘何要用竹料做餐车也写的明白,除了竹料价廉之外,竹料轻便、防水也是一节。
餐车顶部,光面竹料为面,便可日日擦洗保持干净了。
餐车最上面一格,可放炭盆以作保温之用,下面几格便是盛放货品的地方。
餐车的小木轮,也是考虑到了材料问题,圆木?段予以加固便好。
此外,餐车插旗幡的位置,也做了设计跟标注,几段中空竹管便可做固定旗幡之用,所用巧思也值得让人侧目。
“夫子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李主簿知道就好。
杀猪巷内的屠宰场,开工在即,许多事还要李主簿照拂一番的。
洒家事多,就不陪主簿闲聊了……”
见李鄂匆匆而走,李光望着他的背影重重一叹。
治大国如烹小鲜,何其简单的道理,但自汉尊儒术开始,又有几多人能如烹小鲜般治国?
又有几多人,不待小鲜烹好,便划拉进了自家碗碟之中?
所谓夫子言,朝中官员,又有哪个不是自小诵读,但又有哪个将夫子言当真了呢?
望着李鄂渐渐消失的背影,李光心里又不由的起了担忧,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为防此奉武头陀成为林灵素那样的祸乱之人,李光双眼眯了眯,便决定助其散布一下文名。
不提别的,仅是他那半阙练达、洞明之句,就足以做的二榜进士了。
有了二榜进士,官家敕封一榜,转头就可以做相公喽……
李光的恶意,已经走没影的李鄂察觉不到。
但这种恶意,即便李光当面说出,李鄂听了也只会洒然一笑了事。
李光这是没有媚上的经验,为他这個头陀宣扬文名,只会让赵官家对他青眼有加而已。
事后,李鄂还会讥讽一下李光,不懂官场真正的规则所在。
有了文名,他这个奉武头陀就不是江湖禽兽之流了,而是沦落江湖的宦游人,正合如今道君皇帝的心境。
去屠宰场,让制刷的木工去坊市之中买了材料,现场监工,看着一辆卤货餐车成型。
李鄂试过,做过改进之后,汴京下水杂食行的统合,便更进了一步。
有了李鄂的猪杂、卤货跟餐车,有了曹正的统合,有了孙大的敲打。
加上赵武花了银钱的走动,竹制四轮小食车,不到半月时间,便成了汴京街头的一道新生风景。
原本一两个人就能支应的小食摊位,如今也少有四五个人以下的。
无他,胡辣猪杂跟李鄂弄出的新品卤货,用极短的时间,便抓住了汴京居民的口味。
便宜、好吃且解馋,这种物美价廉的小食,以及汴京居民多数不在家做饭的习惯,下水杂食行,不红火才怪。
买卖大好,曹正、孙大忙的脚不沾地,曹正忙于整合汴京城内的做下水杂食的泼皮闲汉,孙大忙于督促行内人勤快营生、好好做活。
身在铁佛寺的李鄂,也没心思研制新的卤货了,因为慕容彦达要回京了,替他打前站的联络官石岁寒到了。
“李二哥,此番进京,我青州石家,除了几个守业的子弟之外,其余家眷尽数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