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料峭,空旷的田野里,晨雾缭绕。金老爷子白须飘飘,坐在轮椅上,领着一百来号人来助威。
黎明的晨曦透过薄薄的云层撒向大地,站在窑台上,四周是大片即将返青的麦田,空旷辽远,让人心旷神怡。田间偶有早起的人,影影绰绰地走过田间小路。新招的工人同新窑主金德仁一样激动,齐刷刷地站在老顾头后面,老顾头又站在金老爷子的身后,当民办教师的金德义特别向学校请了假来助兴,他和几个小伙子站在金德仁身边,金德仁望着昨天已装好的窑,信心十足。他向前大跨一步,面朝南,面前放着一张四方小桌,桌上有全鸡、全鱼、生菜等十二个菜。他双手捧着一炷高香,擎过头顶,嘴中念念有词:“窑公窑母,隔墙烧土,不要青不要黑来,只要那枣红色儿!”
金德义不时地看手腕上的表,时辰一到,他立即附在爷爷耳边轻声说:“爷,时辰到了,你喊吧!”
“点火!”爷爷发出了雄壮的吼声,有人跑过去在早准备好的油毡上泼上了汽油,金德仁举着火把来到了炉口,一刹那,炉口发出耀眼的火光,过后是一团腾空的火焰。金黄色的阳光、高高的烟囱、远近姿态各异的人群,形成一幅壮阔的剪影,在广袤的大地上,蔚为壮观。
金家窑第一次以个人身份开张了,从这熊熊燃烧的烈火里,金老爷子、金德仁、金德义和金桃都看到了金家未来火红的日子。
钱二妮显得格外兴奋,她将一块雪白的围裙扎在腰间,站在大锅前忙活开了,满脸的喜悦。中午,年轻的职工手里捧着大碗,碗里盛着牛肉煮土豆、鸡炖山药,散发着馋人的香气,每人手里攥着两个拳头大小的馒头,四方方的,面不白,甚至还有点黑,可是对于劳作了一上午的小伙子来说,已是迫不及待了。大家同喜同贺,这是工人们最好的一顿饭,爱抽烟的还有青州香烟,金德仁买的是当地最便宜的一种,可是口感很好。窑主在这天里最大方同大伙最不计较,大家都说着吉利话,相互点头致意,从此后就是一个大家庭的人了,男女老少喜气洋洋的,取个好兆头,讨个好口彩。
金家土窑出现了开门红,正赶上市里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用砖的地方特别多。有史以来,市里第一次引进了居住小区的概念,在城东北部规划了两个居民小区,每个小区有二十四栋楼。各个机关单位,原来的概念是一个单位一个单独的院子,前边是办公楼,后面是家属院。现在忽然要求好多个单位的人员都要住在一块,人们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但是只要再盖宿舍楼,市政府坚决按规定办事。盖楼需要的砖,是很难运输的物品,一般来说,就地取材,金家土窑坐落在城西郊,金德仁东跑西颠,订出了许多货,销量大增。 。。
《土窑》 第二章(6)
金德仁的腰板像白杨树那样直,他买了辆旧吉普车当腿。旧吉普车不好看但泼辣,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难走,窑场四周的路全是土路,下了小雨大雨一样难走。吉普车的轮子大,出来进去方便多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刚满怀信心地开工了半年,老天爷就给了金德仁一个下马威:在大坑底下取土的小伙子没防备,让挖土机砍断了胳膊,马上送去医院。在这么热的天气里,金德仁不住地流汗,他的钱都投在了生产上,他手里的钱周转不过来,实在没有钱交药费了,能借的地方都借遍了。钱二妮也吃不下饭,她望着一晚上唉声叹气的丈夫说:“我的箱子里还有一对金镯子,那是俺娘给我的,是我姥姥给俺娘的,我把它给大姐钱大妮,让她再给咱淘换俩钱,先交上医药费。咱才开始,说啥也不能让人家看笑话。”金德仁很感动,有了困难还是妻子来帮。艰难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小伙子的身体好了,资金也周转过来了。旧城改造给金德仁带来了机遇,砖价看涨,金德仁手中很快有了余钱。
金家土窑的砖以色正、质好,获得了当地人们的认同。第二年金德仁说到做到,又把窑室延长了十米,拓宽了一米,挖深了半米,一炉能烧两炉的砖。炉火就这样转着烧,一年下来,风调雨顺,没有什么自然灾害。
北海的农村开始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老百姓家家有了绿色银行,手头宽裕了,第一件事就是盖新房。远近十里八里的人口口相传:盖房还是金家土窑的砖呀,周正、火口好、结实。
不知不觉承包窑场已是两个年头了,金德仁掂掂手中的余钱,足够盖新房的了。村里又有两家盖新房了,一家是承包了电机维修的老穆,一口气盖了两口屋,小日子过得很滋润。还有一家是开门市部的老李,金德仁同钱二妮去他家还账时,站柜台的女儿已经出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