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2/4 页)
“自然是真的!我一贯鼓励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或者是新的思想的!”武栋道。
当他的目光看向苏渊的时候,苏渊心中很害怕,他咬了咬牙,抬头道:“大都督,我所说的大地乃是星辰,属于大逆不道,和圣贤所说相驳。只是,大都督,我总觉得我的是对的。即使您今天要批评我,甚至会把我这个大逆不道之人杀死,我仍旧要说我的是对的!”
武栋一愣,笑了起来,道:“谁说我要批评你了?又有谁说我要杀你了?研究学问,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大逆不道!圣贤所说的难道就一定正确吗?孔圣人在世的时候,做的事情是教导弟子,游学各国,试图掌握一国的朝政,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研究过星辰,他怎么知道我们所在的大地不是星辰呢?说起来,他对于星辰的研究绝对不如你,他对于‘气’的研究也绝对不如金湖,他的算学也绝对不如陆九!所以,不要拘泥于儒家圣人的那些言论,在学问研究上,我们要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能认为圣贤所说全部正确,也不能认为前人的就一定正确!”
武栋的这番话可算是真正的大逆不道了,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孔圣人那是无所不能,在任何方面都超过这个时代的所有人,但是武栋竟然说孔圣人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三人听的都呆住了,过了片刻,苏渊拍手道:“大都督,您说的真是太好了!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孔圣人就一定正确?为什么那些读书人就不容许我们说孔圣人一丁点的坏话呢?还是大都督说得对,我们不能拘泥于圣人的言论,要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金湖、陆九也都带着惊喜的目光,对于这些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刚才的一番话真是说到他们的心窝里面去了。在科学家的眼中只有事实,真正的科学家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
“等我见到凌振之后,要让他把‘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八个字写在科学院的墙上,科学院中一定要有怀疑的精神!当然也不能无端的怀疑,怀疑的基础是事实!比如,苏渊你整日里研究星辰,甚至凭借自己的观察认为大地并非平坦,而是圆形,因此得出大地也是星辰的结论,也因此怀疑前贤所说,这样的怀疑自己是可以的。你们说,是不是?”
三人纷纷点头,此刻他们都觉得这个大都督说的真是太好了。本来他们以为大都督是一个武人,很难和他们有共同语言,现在才知道大错特错了。原本他们心中惶恐,现在也没有任何的惶恐,只有碰到知己的激动。
其实对于他们三人所研究的那些东西,武栋懂得很多。无论是化学、物理学或是数学,甚至是其他的一些基础学科,他都记得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虽然是基础,但是也比这三人知道的要多得多。但是武栋并没有将自己知道的告诉这些人,原因也很简单,他并不想拔苗助长,不想扼杀这三人的创造性。
到了后世,中华民族几乎没有多少创造性,只有强大的山寨能力。自从解放之后一直到他穿越之前,中华民族都没有真正的科学家出现,诺贝尔奖基本看不到有中国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所以,现在即使高丽已经出现了技术爆炸的势头,武栋也不会人为的加速这种技术爆炸,而是让他自然而然的发生,让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可以真正的诞生出来,让他们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发现那些基础理论,并且将科学的精神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他用心良苦,虽然不知道这样做有多少的作用,但是已经是很用心的再做这些事情了。
深夜,武栋给李纲写信,让李纲从辽东返回高丽。
第二百五十七章 辽国使者
第二百五十七章 辽国使者
李纲这段时间仍旧呆在辽阳城中,他想要出城却出不去,心里面很是憋闷。到了最后,花荣把处理辽阳民事的事情交给他,他全心全力的去处理事情,试图忘记和梁山思想有关的一切,这才感觉好受一些。
辽阳城经历了数次战乱,城中的人口凋零的很厉害,所以花荣从天福城调来了十万人口,现在这十万人口吃、住、分配土地等等都需要李纲来处理,本来是十分繁杂的工作,但是李纲却处理的有条不紊,花荣心里面十分的赞叹。
“这个李纲真是一个人才,可惜却是一个儒生!”这是花荣心里面最为遗憾的地方。
如果李纲不是儒生,自然能够和梁山完全一条心,也绝不会反对武栋现在提出的梁山思想。可是李纲偏偏是儒生,经过了千余年的“教导”,儒生已经完全成了帝王手里的工具,儒生最“忠”,但是他们忠的不是国家,而是忠于坐在人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