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杂记》,“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 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 。。
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最(3)
但目前考古界比较忧虑的是,茂陵内的丰富陪葬品还是否完好地保存在地宫中。茂陵曾多次被盗,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连吕雉的尸体都遭到奸污。据说是当时看到吕后的尸体就像生前一样,所以盗墓者才起了淫心。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他们将目标指向了茂陵。这次盗掘茂陵地宫,起义军搬运了3天,或许是宝物太多以至于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
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有多少谁也说不清。目前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年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据《汉书》记载,茂陵除了玄室、明堂留有空间外,其余大都被随葬品堆放得密不透风。茂陵地宫深遂,四周有用石头砌好的护壁。假设有三五个盗墓者联手,不分昼夜地挖宝,至少要一年到两年才可以掏到墓穴的中心部位。况且,茂陵周围戒备森严,盗墓贼很难得手。所以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要盗也仅是一部分;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这也是现在发现的不少被盗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原因。
名垂青史的陪葬陵
汉武帝的茂陵之所以名扬海内外,除了空前的规模和无数的珍宝以外,众多的陪葬陵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所谓“武帝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茂陵陪葬墓目前共发现了13座,除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文献记载,陪葬茂陵的有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确定名位的有: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和霍光墓。
李夫人是汉武帝生前的宠妃。梨园世家出身,父母兄弟都以音乐为生。其兄宫廷乐师李延年有绝作《佳人曲》就是称赞其妹李夫人的。曲词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倾国难再求!”成语“倾国倾城”就是因此而来。自李夫人进宫,便得到了汉武帝的专宠,一时间声名鹤起,遮住了三千佳丽。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对她十分思念,命画家绘制了她的画像,还作赋哀悼,亲选茎地,以皇后礼仪下葬。她的墓俗称英陵,又名“习仙台”,当地百姓称为“磨子陵”。《三辅黄图》载:“李夫人墓东西五十步,南北六十步,高八丈。”今李夫人墓呈长方形封土,在距墓顶13米处内收成台,台东西各边宽米、南北各边宽米,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
12座陪葬墓中,规模最大、建筑最豪华的当推霍去病墓。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西汉著名的青年军事家。从18岁开始随卫青出征疆场,先后六次出塞与匈奴作战。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他曾统帅汉军越过居延泽,在祁连山与入侵的匈奴展开殊死大战,大获全胜,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占领全部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而霍去病也因此深受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他因病去世,年仅24岁。英年早逝,汉武帝十分悲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安葬在自己的陵墓旁。出殡之日更是为霍去病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从长安到茂陵40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军队整齐地排列道路两旁,文臣武将身着丧服,恭候迎送,并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以表彰其功德。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侧,墓前有清朝陕西巡抚毕沅立的“霍去病墓”石碑一块。霍去病墓是用岩石垒砌的,南北较长,冢高米。为表彰他在祁连山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