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北,但是日军还是在十月六日以猛烈的空袭和重炮配合步兵,攻下了张古山和长岭北高地,并以张古山为屏障继续负隅顽抗。经过一周的激战,58师损失过半,夺回张古山,冯圣法已经力不从心,后面的戏,得有正从德安县城赶来万家岭增援的王耀武来唱了第74军两个师投入万家岭战役的时间前后相差数天。俞济时带领第58师先行奉调,于1938年9月30日已在张古山、长岭作战,6日张古山失守。王耀武的第51师起先仍驻德安,至10月4日左右才奉命增援,故才有后来张灵甫偷袭张古山的反攻之战。参见时任薛岳参谋长的吴逸志于1940年所编《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出版社不详),及陈诚1938年10月8日至蒋介石密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张古山是万家岭战场的制高点,海拔虽不高,但山势陡峭,日军占据着张古山,就多了一道阻止中国军队进击的天然屏障,反之,若74军打下张古山,则不仅彻底封死了敌106师团的生路,而且居高临下直逼敌人的核心阵地。张古山的得失,关系到围歼松浦师团的成败。王耀武深感压在肩上的担子千钧沉重,他不敢再有任何闪失了,他的心理上正蒙着一层阴影,因为不久之前,他刚刚背上了一个处分。
还在九江尚未失守的时候,51师在吴城、星子到庐山西侧的马回岭守卫第二线阵地,以防日军利用华中纵横的水网地带从水路对中国军队的防线作迂回突进。1938年8月22日,日军果然派波田支队窜入鄱阳湖,试图在星子以南登陆,张灵甫率153旅出兵进行反登陆作战,成功将日军驱逐入湖。
当日,由于瑞昌失守,51师又被第九战区紧急北调,归属第30集团军指挥,阻击从瑞昌突入的日军。8月30日,51师前锋151旅的302团第1营在岷山与日军第9师团第6旅团的一个大队遭遇,营长胡立群率全营与敌激战,在战斗中牺牲,幸亏旅长周志道率本部和301团及时赶到,主力奋力反击,才夺回了岷山阵地,并顺势于9月1日收复瑞昌。日军集中了主力向瑞昌的151旅大举反攻,周志道势单力薄,孤掌难鸣,王耀武只得命令该旅撤出瑞昌,退回东岭。日军106师团及第9师团的第6旅团马上出发,进击黄老门与马回岭,以图截断南浔铁路,王耀武与赶来增援的冯圣法联手抗击,才将日军打退,援军第18军攻占岷山,保住了南浔铁路。但是在瑞昌和岷山反击不力让王耀武走了麦城,他在战后被记大过一次参见吴鸢《岷山之战》《德安文史资料选集第二辑》。
前车之鉴犹在,王耀武没有退路,张古山一仗对他来说,意味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张古山的地势,明摆着对在山上凭险据守的日军极为有利,谁都知道,在这样的山势前,靠仰攻拿下山头是要付出极大伤亡代价的苦差使。由谁来担纲主攻?在师部召集旅团长们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王耀武意味深长的目光落在刚刚佩上少将将星不到一个月的张灵甫身上。
张灵甫在1938年9月升上了第153旅少将旅长,这是他在南京战役后短短半年期间的二度晋升,张灵甫的官阶,这时已经越过早于他跟随王耀武的邱维达,与周志道平起平坐,再次证明王耀武对张灵甫前一时期战功的欣赏和肯定。51师副师长李天霞则因此被免去原先兼任的第153旅旅长一职。张灵甫升任旅长,留下的305团团长的空缺由唐生海填补,306团团长在这年的1月已经由常孝德升任。这是一个妥善的人事调动,看得出王耀武对张灵甫的特别关照。唐生海是王耀武黄埔三期的同学,虽然届期比张灵甫高,但是他在抗战以前长期在中央军校洛阳分校担任教官,经历以纸上谈兵居多,让他担任团长一职,有助于培养他的实战经验需要更正的是,在一些涉及万家岭战役的资料、作品中,不少编者和作者都将张灵甫与唐生海的职务倒错,称第153旅旅长为唐生海,而误认张灵甫仍为第305团团长。据台湾“史政局”编撰的张灵甫传略,他于1938年3月任153旅副旅长,同年9月已升任旅长,而唐生海才是305团团长,两人的职务在一些较原始的战史资料,如吴逸志于1940年所编《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及74军参战人员回忆文章中均有明确记录。 。而常孝德则不仅是张灵甫的黄埔四期同学,本身在原305团也给张灵甫当过将近一年的副手。因此张灵甫指挥这两个团长完全可以得心应手。
第四节张古山血染红(4)
对于王耀武的周到,张灵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