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前,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三支笛子的制作者不愿意透露姓名,但这三支笛子的制作水准,绝对是我生平仅见。在座如果有笛子大家或是爱好者想要收藏,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说句心里话,如果一会儿这三支笛子的价格不太高,我一定把它们全都拍下来。”
马迪的话,引起了台下众人一阵轻微的笑声。
&了,不多说了,下面,我将用这根f调的笛韵,演奏《望乡》”。马迪说着,从桌子上拿起那支最短的f调梆笛,眼里闪过一抹心爱之色。
由于要做展示,这三支笛子他都一一试吹过。当时,他就被这三支笛子震惊了!
曾经他以为,宋婉儿送给他的那支笛子,就是他这一辈子遇到的最好的“宝笛”了,却没想到,时隔不久,再度遇到了三支更为出色的笛子!
怎么说呢?这三支笛子只是一上手,就让他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吹过这三支笛子后,他甚至没有欲望再去碰自己那些正在用的笛子了。
一阵悠远的古筝前奏过后,马迪轻轻抬起了手中的笛子。
第三十九章 望乡
三更送上,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
&----------------------》
一缕柔柔的笛声响起,带着丝丝淡淡的乡愁,静静地在空气中荡漾着。
曲子很慢,一句句悠悠扬扬地,像是一位游子,在讲述着思乡之情。
马迪身后的大屏幕上,一幅极具意境的水墨山水画渐渐淡出,上面映出一行行诗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舞台中央,马迪轻闭着双眼,身体随着淡淡的笛音微微节奏地舞动着,手指张合之间,气息吐吸之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此刻的他,不像是在吹笛,更像是在用笛子说话。
拍卖会现场,在座的不乏旅居海外的华人,他们原本只是应音协的邀请,过来参加拍卖会,奉献一下爱心,却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听到这般蕴含着浓郁乡愁的笛声,一时间,不少人的眼角都有些湿润。
而那些竹笛演奏家们,则在享受笛声之余,更是惊叹于那支笛子的表现力。
现场的演奏,远不比录音棚里做出来的效果,它只是简单的加上一些混响而已,而且这个舞台并不是专业舞台,只是酒店里的会议室而已,音响设备远算不上高端。可是,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听到的笛声,却几乎和在录音棚里后期处理出来的作品差不多,这让他们在享受笛声之余,对马迪所用的笛子更多了几分重视!
谭炎健,星海音乐学院管乐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华夏著名南派笛子演奏大家,此刻的他,正安静地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闭着眼睛认真倾听着马迪的演奏。
对于马迪,他绝不陌生。马迪在华夏笛坛号称“华西笛王”,而他谭炎健,则有“南派大师”之称,两个人虽然在一起合作的机会不多,但对于彼此的演奏风格,还是很熟悉的。
马迪的笛声听起来浑然天成,自然舒展,正是他一贯的特色,只不过对比以前,马迪今天的笛声更为动听,那缕缕笛声,带着浓浓的竹子味道,一转一带之间,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自然之音,听得人心里分外偎贴!
若是不懂笛子之人,至多也只觉得这笛声很好听,但如谭炎健这般大师,却能敏锐地发现其中的关键。
以马迪本身的实力,虽水平已接近完美,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却断然吹不出如此浑若天成的笛声,既如此,那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他手里的笛子!
再联想到马迪在演奏之前所说的那几句话,以谭炎健这么多年的阅历,哪里还看不出这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宝笛?”
一想至此,他的目光顿时有些热切起来!
看出这一点的却不止他一个,宝岛笛王张延武,玉女笛手陈月,燕京“玉笛圣手”格格,还有珠江笛王伍国忠,这三位此刻也是紧紧盯着舞台之上,马迪的演奏,他们的目光中,都露出了几分热切!
本来只是一场慈善性质的晚会,对于晚会上出现的拍品,众人也都是心知肚明,大多数都是收藏价值大于其本身价值。但没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