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1/4 页)
那杨老板听完孙国辅的话之后,先是微微一笑,紧接着就说道:“想不到九爷祖上竟有如此奇遇,实在是让杨某佩服佩服。不过,鄙人这一次主要是收购黄金棺材而来,情急之下,准备的现金也刚刚好够用。九爷您这颗珍珠历史悠远、价值不菲,恐怕杨某是没有余力收购了。”
我一听他这话,心中顿时一喜,这不摆明了这姓杨的已经认怂了,在变相的转移话题。孙国辅闻言也暗中一乐,嘴角开始微微上扬。
“不过!”我和孙国辅两人还没有开始偷乐,那杨老板又发话了:“咱们古玩界规矩颇多,其中有一项换做‘以物易物’,我手头刚好有一件历史传承和九爷您的珍珠差不多,不知道能不能厚颜交换一下?”
说罢,这杨老板竟然从身上掏出一串钥匙,用手指在上面扣下来一个挖耳朵的勺子。
那勺子是一个铜制雕花、小巧玲珑,虽然看上去还算精致,那成色也像是有些年头的,但怎么看都像是五毛钱在街边地摊上买的,实在是显得太不入流了,这件东西能有什么价值?掉在地上恐怕都没人捡。
我正看得入神,孙国辅却悄悄踢了我一下,对我使了个眼色。我顿时会意,这是要让我当坏人的节奏啊,于是我装作满脸都是鄙夷不屑的神色,假意冷笑一声,说道:“杨老板,咱可不带这么玩人的?我年轻,经验不足,但是也有点眼力见,您这东西恕我嘴欠,该不会是地摊上淘的吧?”
那杨老板闻言竟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周先生主攻,自然是不知道这古玩界的行情。这东西,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它的历史传承北京,却是大得吓人。这么和您说罢,这东西也是清末民初的时候,由皇宫大内带出来的。多少年来,它都是我极为得意的一件藏品,要不是见了您二位这样有身份的人物,我是死活也不肯拿出来的。”
我看他神色郑重,不像作伪,心想难不成自己真是看走了眼,可于情于理又都说不通,只好问道:“皇宫里怎会有这等货色?”
杨老板环顾了一下四周,低声说道:“不瞒您说,我祖籍是北京的,这北京皇城根底下,从来便是藏龙卧虎,什么样的高人没有?我的爷爷,就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乃是满清王朝最后一位大太监小德海,这件东西的来历可不得了,是我爷爷小德海,跟着宣统皇帝离开紫禁城的时候,从宫里顺手牵羊给顺出来的。”
第467章 斗宝(下)
我一听这话,差点没笑出声来,心说:“这杨老板可真是不讲究,好端端的非说自己的爷爷是个太监!”但是眼下我又不好笑出声来,只得继续听杨老板说下去。。。
根据杨老板所说,那挖耳勺虽然是他当太监的爷爷顺出来的,但是其实他爷爷并不是贼,随手顺出来这件东西,只是为了留个念想。
俗话说得好,这教为人不能忘本。自打大清国没了之后,他爷爷天天对这挖耳朵勺行三拜九叩之礼。原来,他爷爷自打六岁就进了宫,服侍了太后和皇上多半辈子,一直到死还不忘了给主子尽忠。
说到这里,那杨老板似是念及旧事,触动了心怀,竟已哽咽难言。
可是我这会却顾不得劝他放宽心,因为眼下我已经从他嘴里抓到了一把把柄,于是立即张口道:“杨老板,刚刚是您说错了,还是我听岔了?既然小德海是紫禁城里的太监,而且六岁就净身入了宫,怎么可能会有后人?”
杨老板解释说道,那位小德海公公出来之后,他不是也得成家过日子吗?结果就娶了个老宫女为妻,又收养了一个儿子在膝前,以便给自己养老送终,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感情好的没话说,所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正是他们家最令人动容之处。
我正要继续说话,孙国辅却微微点了点头,问道:“那位小德海公公,既然能从宫里边带出东西来,为何他不取金银玉器,更不拿古董字画,偏要拿个挖耳朵勺回来压箱子底儿?”
那杨老板深吸一口气,像是在稳定情绪,然后继续说道:“您二位可别小看了这个纯铜的挖耳朵勺,名副其实的是件国宝,为什么呢?因为看一件古物,你不能以材质断其贵贱,首先是它的历史价值,其次才是它的艺术价值。。。”
话说自打大明洪武皇帝龙兴,浴血百战,终将元人逐回漠北,恢复了我汉家山河,后有燕王扫北,建都北京,一度励精图治,海内无事,怎奈日月频迁,星霜屡改,这正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到得明朝末年,朝廷失政,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先是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率军打破京师,逼得崇贞皇帝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