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页)
器,可以让我大唐国力迅速恢复;造船厂一事,臣有一疑问,此船厂目前还未造好一艘船,不知道王爷为何说正在收回成本?”播种机,一种可以一边耕地一边撒种子,用牛牵引的机器,才研制出来。
“啪啪啪啪!”我没有回答,而是面带微笑的鼓起掌来。皇帝不明所以的问道:“天梦,你这是何故?”
我朝皇帝肃容道:“臣这本是一考验,治理天下当严谨、精确。左丞大人对人均收入不理解,也不妄加推测,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此为大唐之福;右丞大人对船厂运作不熟悉,也敢于询问,不懂就问,此为圣人之风,亦是大唐之福,故臣鼓掌而赞!”
两位丞相连声道不敢当,实际上心里却是乐开了花,谁不想听好听的话呀!拍马屁!这是皇帝的第一个想法,不过转头一想,一个王爷拍丞相的马屁的干什么?况且这位王爷无论在任何方面权力都比丞相要大,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皇上当知道,朝廷的任何举动都关系着天下百姓,对于钱粮帐目,自古皇帝皆不以为然,以为天下自为吾所有,何必去算计那一点小利呢?实际上,这钱粮帐目才是大唐的根基……”
“左丞大人,我问您一个问题!”我转头朝司马如发问,司马如连忙恭身道:“王爷请问!”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皆定制统一赋税,让百姓得利,而到每朝后期,为何税收如此繁重,让百姓不堪重负而起兵造反?”
司马如想了一想,答道:“下官以为是兵祸连接和地方官员欺上瞒下所致!兵祸连接朝廷府库空虚,逐向天下增加兵税;而地方官员打着朝廷的幌子大敛其财……”
“丞相说得有理,那我再问,每朝皆是经历几百年之久,每年税收皆有剩余,按理说那些钱是个大数目,但是为什么到了后期就不见了呢?”
“这……”司马如不愧是一代名臣,顿了一下就给出了答案:“起因皆是每朝后期皆有大灾降临,朝廷救灾花费大批银两,故朝廷无钱!”
“那请问,为何年年救灾,而年年发灾呢?”
“皆是气数使然!”
我大笑着摇起头来:“气数使然?可笑!大灾大难皆是天意这个不假,但是年年发灾就是人所导致!”
司马如惊奇的看着我:“人?”
“是的,人!历来灾害分旱灾、水灾、冰雹、地震等等,其中所发造成的损失最大而且年年发生的就是水旱两灾。旱灾,我们可以修河渠;水灾我们可以修大坝,这两种灾害皆是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而降到最低程度,此法自古有之!那如果碰上欺上蛮下之徒,克扣工钱,以次充好兴修水利呢?”
众人默然。
我笑着把事情给他们分析清楚:“这是朝廷监督体制的问题,现在大唐有御史台监督地方官员,有密谍营调查天下任何对大唐百姓不利的事情,况且各地报馆皆把目光盯着朝廷,此等事情再发生的几率很少。我说这些就是突出一个钱字!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象现在皇上的内库,拥有黄金白银无数,如果臣在其中上下其手,皇上以为,这钱能经得起多少年的花消呢?”
“在臣的计划里,全国各地皆如同臣江南一省发展,光是修筑道路一项就足够让皇上的小半个内库消失了,更别说其他的,如此大的资金调动和使用,其中上下其手的人不能说没有,所以朝廷在现在商业兴起的时候要特别关注钱物方面!”
说到这里,皇帝再笨也知道我在提醒他了,不过呢我就是不往下说,就装着刚才那通是我突然想起的废话,让你慢慢想去,嘿嘿!
“至于刚才说的那个人均收入,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方式而已,这个不过是我搞的一个小嚎头,用来计算商业方面还可以,用来计算农民的收入,这个就不行了!”说的也是,当初我一时性起去搞这个,却没想到有很多人根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有的人在大山里一辈子不和外界的人打交道,你说你怎么算收入和支出?
我话风一转:“不过,那个造船厂,目前还正是找回成本!”看着狄昊不解的眼神,我不得不将我在江南实行的体制给说了出来。
“在江南省,不管是衙门还是刑狱司或者是军队,都有一个年度预算!也就是说各部门报上一个计划,说是要用多少多少钱,然后我就将钱拨给他们,而其他的钱则是归于府库!本来朝廷也是用的这套方法,不过在具体的细节上没有注意,如果一个官员将治理水患的钱挪用,一旦发了水灾他就可以说钱不够,没有修好。那么如果采用预算制度,反正要多少钱是你说的,如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