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喊叫起来。
我只好站起身,对表嫂说,你把这书借给我看看行不行?
表嫂朝我把脸一绷:胡扯,你个大老爷们儿,借老娘儿们家册子干什么?
我哀求她说,光看上边的字,不动你的东西还不行吗?面子事儿,求求你啦!
表嫂被我纠缠不过,嘴里嘟嘟囔囔地掀着书本,把里边夹着的她认为重要的东西拿出去,随后把书使劲儿往我手里一摔。
我知道她是假装生气,就是真的,我也不在意,因为我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这是用粗白线把几小本合订在一块儿的石印的书册,没头没尾,看完一小本,才在下本的第一页上发现书名,叫《十粒金丹》。
那顿饭我没吃好,午觉也没睡,一直捧着书不放。姐姐催我下地,我就扛着锄头、夹着书离开家。路上走的时候,我还想,等耪一遭地,打歇的时候再接着看两页书。可是到了地头上,又改变主意,觉着不如趁这会儿天热,先看两页,以后就一气不歇地干到傍晚收工。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2)
地头没有树荫,只有个小坎儿,头顶着草帽,侧卧在坡坎上,也不怎么热。我就这样看起书来,被书上讲的故事情节牵扯着整个的心思和神经,贪婪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直看到最后一页,因为想知道个结果,却没有能够得到结果,心里十分的怅惘,深深地叹口气,合上书,一抬头,哎呀,太阳已经落了山!
邻地干活的人正冲着我指指点点,其中一个朝我喊,你呀,在地头上这样独自坐了半天,哪有在家里的炕上躺着舒服?
我把这一册残缺的说唱故事《十粒金丹》看了一遍又一遍,才在姐姐的督促下还给了那位表嫂。接着,我就另找别的表嫂、表姐和妗子们,翻她们的样册子看。她们通过各种门道从亲戚朋友家里弄到手的样册子,有意思的和我能够看懂的极少。我只找到一本不全的《济公传》,一本《封神榜》,还有几册合订的戏曲唱本。有些不短页的文言书,我看不懂;纸张特好的外国洋字码的书,我不认识。当我把这样一种书拿在手上翻一翻,立即还给一位胖表嫂的时候,情绪十分沮丧。
她逗我说,这小伙儿,唉声叹气的,想媳妇了?
我说,媳妇有啥用?我想看有趣的书!
她笑了,你呀,跟我娘家兄弟一样货,书迷!
我听后一喜,忙问,你兄弟有书吗?
她撇撇嘴唇说,有多少也不够他看,到处借呗!
这句话提醒了我,当天傍晚就赶到邻村刘吉素,找到那位胖表嫂的娘家兄弟。
他跟我同岁,比我生日小。他的大姐夫是大道南一个大财主的少东家,在北京上学,他从他姐夫那儿借来几本书,经常在柜子里锁着,不肯转借。
我跟他说了许多好话,向他保证不把书往外传,不给丢失。我见他仍不松口,就起誓发愿,还说,要是给你破了一个角儿,要多少钱,我赔你多少钱,行不?
他终于被缠得心眼活动了,说,那你就先拿一本去,不能超过三天就得还给我。
我连声答应,行,行!一定,一定!
他的书不仅锁在柜子里,而且纸包纸裹的,特别珍惜。
我把书借到手,也加倍地珍惜。我不能不珍惜,也不敢不珍惜。一则,怕真弄坏了,包赔不起;二则,尤其怕从此人家不再借给看。
他见我守信用,就把存着的书都陆续地借给我看了。那些书多数是中国的古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还有一本张恨水的《啼笑姻缘》。
借书看这条门路打开之后,凡是听说左右村里谁家有书,我都设法通过别人或是自己亲自去找到人家,把书借到手,这使我在精神生活上,过了一段“丰衣足食”的日子。各种各样的书籍,带着我一次一次地离开盘山右翼的小村庄,去往各种神奇的天地里遨游,给了我极大的欣慰!这对一个身居穷乡僻壤、孤苦伶仃的孤儿来说,该是多么宝贵的享受!
正在贫困和战争双重压榨下的农村,我能敲开门的那些小家小户,连打盐都没钱,谁家买得起书呢?所以没过多久,我就再也借不到一本能看的书。最后不得不找几本丹方之类的药书翻翻解闷儿。这种刚尝到甜头又给夺走的“卡脖子旱”,给我精神上带来极大的痛苦,比渴比饿还令人难以忍受!
2
有一年冬天,一连气下了好几场大雪。喝过腊八粥,左邻右舍全都不顾寒冷地忙起来。村里的三盘石碾子,一齐“吱吱扭扭”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