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第2/4 页)
这种日本刀。的确锋利不假,还有人认为,日本的武士刀,是世上最强冷兵器,这种说法甚至还甚嚣尘上。
但在陈争眼中来看。这种武士刀简直是十二分的垃圾。远不如中国刀剑。
说日本武士刀好的,无外乎也就是说武士刀是刀剑合体,又能劈砍又能刺,综合能力完败中国刀剑。但既然要比较。就应该先要知道,刀是做什么用的,剑又是做什么用的。
众所周知,长枪是百兵之王,除了弓箭。任何一种冷兵器,在战场上的作用,也无法与长枪的威力相比,这已经成为了众人公认的事实。
但长枪难练,实在练不成的或者练不下去的,才退而求其次,选择大刀。
但大刀的确比用长枪的武将差上一些,不但挥砍费力,而且很难变招。很难在百万军中的战场上出入自由。
而至于剑,则是长枪的变种。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宝剑随身藏。
这句话。其实就已经将这四种武器练习起来的难易程度,做了一个比较。
刀最好练,枪最难练,但枪不能随身携带。故此行走江湖,随身带着一柄宝剑以备万全。
剑的用法。也和枪一样,以刺为主。再加上剑身的韧性,变化无穷无尽。
所以剑身同样也和白腊杆子做成的枪身一样,最强调的,便是它的柔韧性。
所以,根本没有人把剑当成刀一样去劈砍,就好像在战场上,也不会有人拿着大刀像用长枪般刺人一样。
说中国剑比日本武士刀弱,原因却是不能劈砍,这不是好似拿着原子弹去和手术刀比锋利一样的比较么?
拿着一种武器毫无用处的地方,去和另外一种武器的长处相比,这又有何意义?
说了剑,再说刀,刀的作用是什么呢?
在冷兵器时代,枪适合战场上的马战,手中枪,胯下马,枪马合一;剑是缩小了的枪,马步是弱化了的马,行走江湖,最适合小范围厮杀;而则更适合在战场上的步战,也就是说没有马。
没有马,就算有功夫有马步,但马步毕竟不是真的马,在人山人海的战场上,无法腾挪,枪的威力都发挥不出来,况且武器太长,一旦紧身就被杀死,剑的灵活更发挥不出来,这种情况下,只有用刀来的实在。
枪,是个将军用的,剑,是个侠客用的,而刀,其实是给小兵用的。
刀最本质的作用就是挥砍,所以,刀是需要靠重量吃劲来增强力度的,打起来大开大合,勇猛无前。
但如果是高手对决,没有人原意这样做,一动全身空门打开,随便对手怎么反击,自己立刻嗝屁着凉。
而日本的刀术,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竟然还是双手持刀。
事实上,中国剑法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双手剑。这样持剑,在战场上武装给士兵,比较有利,甚至一直发展到了唐朝,演变成了唐刀。
日本武士刀也是据此演化而来,只是他们却并不知道,中国人早就已经意识到,双手剑也好,唐刀也好,双手握刀的唯一用处,就是加大力量和速度。
但对于高手来说,力量再大速度再快也没用,就好像是刚刚陈争仅一招就打败了山本龟一郎一样的道理。
故此,中国武术哪怕是用刀的流派,也放弃了双手持刀,改为单手,转而追求刀法的变化,出刀也不会用力太猛。
但师从中国的日本,就缺乏这样深刻的认识了,哪怕是到了现在,都依然是从中国偷师的拿点东西,丝毫也没有改进。
武士刀,外表好看,但没有剑的柔韧性,反而追求硬度。但硬度再强,那么细那么薄,比得上中国最普通的大片刀么?
中国大片刀,虽然上不了台面,但的确是将刀在挥劈这方面做到了极致,适合冲锋陷阵。如果是日本武士刀那种浅薄的刀身,对上大片刀,对砍不用几下,就要报废了。
当然,也有人说,日本武士刀之所以这么薄这么细,是因为挥舞起来省力。
没错。中国功夫,讲究腰为力量之源,日本人学去了个形式,但没学到精髓,不懂得用丹田。再加上日本人个子矮。使不了太重的刀,故此弄个不伦不类。
当然,日本人的铸造工艺,还是必须要承认的。只是铸造工艺的好坏,并不代表刀的好坏。再加上之前日本经济发达,难免有些媚外者夸赞人日本武士刀的好处。做着日本武士刀比中国剑更像刀、比中国刀更像剑这样无聊的对比。
陈争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