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2/4 页)
些手足无措,道:「这……孤王被昙无谶所胁迫,是不得已的……」
乌孙王道:「不得已?你谋害八国,有再大的不得已,都不能善了!」
龟兹国王也道:「没错,八国就将围攻鄯善,你好自为之吧!」
鄯善王急恐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陆寄风却开了口,道:「各位,请听我一言!」
翻译们将陆寄风的话传了出去,九国国王都静下来,望着陆寄风。
陆寄风道:「鄯善王被昙无谶所迫,也出自于不得已,鄯善国近遭巨变,城中的军民死亡大半,已经不堪再受军火,八国不应趁机瓜分它。九国在西域各自为政,理应安居乐业,何必报仇不休?」
龟兹王不服地说道:「鄯善王寡恩背义,本该受天惩罚!」
陆寄风道:「若是昙无谶恶计得逞,诸位还能全身而退吗?若是因此开启西域战火,是我所不愿!不如就让昙无谶重生,有他的存在,你们才不得不团结!」
一听要让昙无谶再获生机,九国国王都吓坏了,急忙道:「使不得!」「再商议,再商议!」
陆寄风道:「昙无谶是被我所杀,而我不愿意再见到战争,九国既已和平相处了这么多年,往后应该也能维持和平。」
乌孙国王道:「可是……事实上西域并不平静。」
陆寄风道:「为何?」
乌孙王道:「东边有柔然与北凉,不时往西侵略,我们担心鄯善国迟早也会被柔然或北凉所掠,到时候屏障之地消失,八国都暴露在虏骑面前,一样有亡国之危!」
西海公主已护着拓跋雪前来,闻言,笑道:「柔然与北凉,真正怕的可不是你们九国,而是魏国。」
乌孙王道:「但魏国强大,柔然或北凉根本就不可能侵略魏,只会往西征讨。魏国再强,也与九国无关。」
西海公主道:「当年班超通西域,促成尔等朝拜中国,受中国所佑,免于匈奴侵伐。如今魏国比汉朝强盛,而柔然、北凉,却不如匈奴!你们向魏国进贡输诚,才是明智之决!」
西海公主的话,令九国国王都为之心动。
众车驾回到王宫中,九国国王经过几番商议,终于决定派遣大量的使节与贡物,与西海公主等人前往魏国朝拜。
陆寄风来时只有三人,回国时却是鲜车怒马,威仪当世无双。当年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又怎及得上西域诸国这威壮的队伍与规模?鄯善、乌孙、渴盘陀、悦般、龟兹、疏勒、焉耆、车师、栗持所占的范围,是魏国的好几倍,它们的富庶,也足以与中原名都相比,同时派出最壮丽的队伍与丰盛的贡品,九国竞强,场面更是浩大得难以想象,车马延伸数十里,举目望去,只见各国旗帜飘展,几乎要遮住了天空。
这场盛大无比、辉照汉武功业之事,在历史上却只有寥寥数笔。
并不是拓跋焘不爱功业,他生性好大喜功,凡有战胜,必大肆宣扬,但是他却对九国朝拜的史实,没有大书于国史之中,只简单地带上一笔以记其事,似乎有意要隐瞒什么。这背后的真相,耐人寻味。
知道真相的,也只有当世的陆寄风、西海公主、拓跋雪,以及崔浩等人而已。
陆寄风这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平城,有这么庞大的队伍,一路上自然不会再受到任何风暴与险关逼凌,和西去时的辛苦相比,一天一地,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
他们尚未入关,消息已传到平城,平城内设下馆驿,等着迎接九国来使。这是拓跋焘霸业的一件极大之事,全国都为之震动,而拓跋焘也早已知道这是陆寄风之功,更是欣喜无比。有了这盖世的功劳,群臣还会有谁疑心他重用陆寄风的理由?他所建立的,是无法奖赏的大功。
魏国的军队严阵迎入九国朝贡队伍,直入平城内,先安置在客馆之中,由有司教导礼仪之后,择日正式朝拜拓跋焘。
陆寄风都还来不及回领军府,衣服也还来不及换,已先被迎入后宫书房,面见拓跋焘。
拓跋焘一见到陆寄风,喜不自胜,还来不及陆寄风跪下面圣,已亲自下阶一把握住陆寄风的双臂,紧紧握着,道:「好,很好,很好!陆卿你……」
见到拓跋焘为了他平安归来,而如此狂喜,陆寄风微微一笑,道:「罪臣来归,请万岁降罪。」
拓跋焘笑道:「你让朕扬威西域,有九国之助,河西一带平矣!平定东南,华夏一统之期亦不远矣!哈哈哈……」
陆寄风笑而不语,拓跋焘留陆寄风在宫中,问了他许多事。两人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