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等器具,以免影响中药疗效。
2。煎前浸润:中药在煎煮前先用常温水或温水(25℃~50℃)浸泡30~60分钟,夏季浸泡时间可短些,冬季可以长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9)
г米г花г在г线г书г库г ;http://book。mihua。net
3。煎煮用水:新鲜清洁的自来水、井水、泉水均可。
4。煎药的用水量:一般以水的液面浸没过中药饮片2厘米(两横指)为宜。
5。煎煮火候与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煎煮时间一般为水沸后20~30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的滋补中药宜用文火,时间宜长一些,需要30~50分钟。
6。煎煮次数与方法:中药一般要煎煮2~3次,治疗一般性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10~20分钟。
7。煎煮绞取药汁:最后一次煎煮时,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后,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分的15%~25%。
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1。先煎:有些矿物类(如石膏)及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应将药物打碎后,先入水中煎20~3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叫先煎。
2。后下: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香薷等)宜在其他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放入药锅中同煎,叫后下。
3。包煎:粉末状的药物(如滑石)、有黏性物质的药物(如车前子)及有绒毛的药物(如旋复花),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他药物同煎,叫包煎。
4。另煎: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羚羊角等),则单独煎煮服用,以免在与其他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药效。
5。溶化: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的药物,不经过煎煮,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6。泡服:一些用量少,而且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易溶出的中药(如番泻叶、胖大海等),不需煎煮,直接用开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7。冲服:某些细粉性的中药(如三七粉)或液体性中药(如竹沥水)可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性损失。
8。煎汤代水:某些中药。(如灶心土、玉米须等),可先煎煮后留水去渣,再用此水煎煮其他中药。
中药的服法
中药一般是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
服药的方法,与疗效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宜在食前服,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分的吸收。
中医根据服药温度、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及服药食忌等总结出中药汤剂的服法,合理地服药,对于发挥药材成分综合疗效很重要。
1。服药温度。
温服:一般汤剂均宜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瓜萎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特别是泻剂一般温服。
冷服: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均宜冷服,热症用寒药也可冷服。用性味甘凉的鲜汁清热养阴,可以冷服,以增加疗效。
热服:将煎得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急症用药、解表药、寒症用药宜热服,以助药力。
对于易恶心、呕吐的病人,最好在服药前,先嚼一点生姜或橘皮末,然后再服,可防止呕吐。
2。服药时间。
一般中药汤剂可在早晚各服一次(即早餐前及临睡前各服一次),或在两餐之间服(即上午10时,下午3时各服一次)。对于不同病情,不同方药服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一章 中药养生的基础知识(10)
'1'慢性疾病的服药时间长,必须定时服药,使体内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2'滋补剂,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空腹服药吸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