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页)
…………………………………………………………………………………………
自古的规矩都是上边动动嘴,下边跑断腿。范雎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如何收贺仪的事,但庾贺却有得忙了,当晚便带着人打起了通宵,将各处田庄民户情况重了一遍。
东武地处黄河边上的中原腹地,水量充沛,土地肥沃,经过多年的开垦早已是人烟稠密的膏腴重镇,单单属于赵胜名下的封邑民众便在八千户,四万人以上。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点人口当然不算什么,但放在战国时代这样一个大国也不过五六百万人口的时代,这八千多户已经是一等一的大封邑了,几乎占了赵国百分之一的人口,甚至比当年被宋国灭亡的滕国以及此时还存在的邹国全国的人口还多,如果不是有赵武灵王的“采食其半”在那里压着,完全可以算是一个已成规模的小诸侯国。
先秦时还没有发明纸,各项文献载体是竹简和丝帛,丝帛属于高档的材料,平常的各项记录自然不会去用,只能用穿成串的竹简来写,这样一来大量的“看”便成了力气活,等庾贺他们在天将亮时分好容易整理完了民户资料,基本上也快累趴下了。
此次来东武最重要的自然是征缴,租子是大头,贺仪只能算添头,接下来的几天里邹同和范雎在各处田庄穿梭不停,好容易各方面的事都已经无恙无灾地忙活完,庾贺这才放下心来去向同样忙了个四脚朝天的邹同和范雎汇总汇报。
汇报来汇报去也不过是那些枯燥的数字,邹同发现范雎的心根本不在这上头,等庾贺话已落下便谨慎的向范雎问道:
“张先生,庾管事说的这些应当没什么岔子了?”
范雎点点头笑道:“没什么岔子了。呵呵,庾管事,你去准备准备,让各田庄三老代公子和夫人宴请各庄民户,一定要将每户的家主都请到,另外各庄宴客的rì子一定要岔开,到时候在下和邹大管事每处都要前往相谢。至于宴席么也不用太过奢侈,只要杀些豕羊,备些酒,足够款待大家一顿也就是了。”
“啊!张先生,您可要想清楚,这一顿弄下来怎么也得十数万钱,就算把所有贺仪都折腾进去也不够一半啊!这,这难道也是夫人的吩咐?”
邹同终于彻底坐不住阵了,再看见范雎沉着的点下了头去,已然闹不清楚邯郸平原君府里的那位新夫人到底要干什么了。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第135章高调,阳谋】………
第一百三十五章高调,阳谋
去了东武的范雎怎么想,要怎么做,别说完全被蒙在鼓里的赵胜不知道,就连季瑶也无从知晓,一切都在临机变动之中,即便范雎也未必能完全预料到自己这样做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他在做这一切时需要利用平原君府和东武县衙的威名,却又要时时处处的防备着他们窥破自己的想法从而掣肘。他有许多帮手在替他忙碌,但说回来这一次却又是他一个人在奋战,情形比在义渠时还要凶险万分,至少……如履薄冰。
表面上来看,范雎是在慷赵胜之慨,虽然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为主君买好,但至少买好本身并没有错,这本来就是赵胜交给他的任务,而且也没说让他具体怎么办,那么邹同他们就不会有什么话说,即便有意见也只能回邯郸之后再向赵胜打小报告,此时只能完全按范雎的安排去办。
减一成租子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佃农们自然欢欣,那么本来就该上缴的贺仪也就不再显得那么让人肉疼了。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好处之后还有好处,贺仪被收上去以后居然还有谢宴,这可就把众佃农高兴坏了。
他们这些人固然大字不识一个的居多,但小账还是会算的,破天荒的当了一次封君家主的“座上宾”,虽然仅仅是在大树底下露天席地聚宴,但嘴角流着涎水,眼巴巴的望着面前一坛坛尚未开封的酒水以及鼎釜沸汤中上下翻滚的整猪整羊,在心算一下自己将要分到的酒食,任谁都已经发现自己交上去的贺仪不但全部返了回来,而且平原君府为了这顿谢宴至少又给每个人补偿了七八枚钱,这哪是要贺仪,分明就是找个由头请大家吃顿饭呀。
在数百人的期盼之中,范雎和无比肉疼的邹同姗姗而来。邹同是年年往东武跑的人,在佃农们眼里又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自然没有人不认识他,而范雎虽然只是头一次来东武,但在场的这些佃农交租之时大多都见过他,自然也是认识的。不过今天终究是平原君府宴请佃农的第一场宴席,三老们为显庄重,还是再次对这两位贵人作了介绍,一番“公子倚重”、“cāo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