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革却才刚刚开始。今朝廷使者来,想让明公罢兵裁军,明公万万不可听从。更始不久必将败亡,明公欲定鼎中原,君临天下,不可无大军在手!”
刘秀道:“前有朱祐、铫期,今卿也来妄言,我斩卿!”
耿弇俯首叩头道:“明公待弇,恩同父子,因此不敢不披赤心而言。”
刘秀这才笑道:“我戏卿耳,何以言之?”
耿弇道:“百姓患苦王莽,复思刘氏,闻汉兵起,莫不欢喜从风,如去虎口,得归慈母。更始未都长安时,百姓未具责也。今都长安,即位为天子,而大臣专权,贵戚纵横,政令不能出城,诸将掳掠,甚于贼盗,百姓愁怨,天下失望,是以知其必败也。明公首事南阳,昆阳破百万之众;今复定河北,以义征伐,表善惩恶,发号响应,望风而至。天下至重,公可自取,勿令他姓得之。”
刘秀沉吟片刻,道:“此事,卿可为他人道之?”
耿弇道:“此重事,不敢为外人道。”
刘秀笑道:“卿且去,我自有计较。”
朱祐、铫期、耿弇三人都不能将刘秀自梦境唤回,重任于是落在了最后登场的邓禹身上。
当初在太学之时,碰到刘秀在白天睡觉,邓禹一上来就敢直接掀他被子。如今君臣名分已定,邓禹自然不敢再像当初一般放肆。邓禹只是静静坐在刘秀身旁,看着刘秀,一言不发。
刘秀何尝真正睡着,闭目假寐而已,被邓禹一直这么盯着,也是浑身不自在,只得化梦为醒,没好气问道:“你又因何而来?”
邓禹劈头便道:“我代表诸将而来。诸将拎着脑袋,跟随明公出生入死,事到如今,明公到底是怎么想的,理应向诸将交一个底。”
遭邓禹逼问,刘秀一笑,道:“朱祐、铫期、耿弇三人,皆以为天下已然大乱。我问你,天下大乱否?”
邓禹道:“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天下事至于如此,难道还不算大乱?”
刘秀摇头,笑道:“不算。”
邓禹追问道:“那如何才算?”
刘秀起身,反问邓禹道:“什么是废物?”
邓禹愕然。刘秀自答道:“所谓废物,成事不足,败事也不足。刘永、公孙述之辈,皆废物也。一群废物,蹦跳聒噪,如何能算大乱?”
邓禹无话可说,只能倾听。刘秀再道:“天下大乱,必须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物出现之后。放眼当世,谁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有赤眉军!”
邓禹苦笑,敢情在刘秀口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成了一句赞语。
刘秀总结陈词道:“一旦赤眉军动身向西,天下才算大乱。而在赤眉军尚未西行之前,我等除了长睡之外,其余行动皆无意义。”
邓禹急道:“万一赤眉军一直原地不动呢?”
刘秀大笑道:“你急,赤眉军更急。赤眉军在濮阳坐吃山空,军中早就开始缺粮。马上就是秋熟,赤眉军必然忍饿不过,闯入荆州疯狂抢粮。放心吧,快了,快了……”
【No。4 圆月弯刀】
八月十五,中秋,月亮正圆,月光也正好。
邯郸,赵王宫后花园内,筵席早已设下,入席者却只有两人,谢躬上座,刘秀作陪。而在两人身后,则跪侍着各自的全身甲胄的侍卫。
刘秀叹道:“月色真美。”
谢躬附和道:“的确很美。”
“月是故乡圆。真想再看看故乡月圆的模样……”
“是啊,故乡……”
一时之间,在这花好月圆的异乡,两条南阳来的汉子,心中仿佛都勾起了思乡的惆怅。
月光如雾洒落,在勾勒事物轮廓的同时,却也有意模糊着细部,于是,寻常的花草树木、庭院楼阁,也都在月光下显得明暗不定,仿佛正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如眼前这场诡异的饭局——刘秀和谢躬这两个互相提防的人,怎么会突然面对面坐在了一起?而一直酣睡的刘秀,又是什么时候醒过来的?
镜头对准谢躬。谢躬看着镜头,解释道:“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刘秀请我来的呗。他现在是萧王了,爵位在我之上,所以,这个面子我还是要给的。老婆劝我不要来,怕我有危险。可我要是不来,那不是显得我胆怯吗?再说了,大家都是南阳人,同在异乡,刘秀邀我一起过中秋佳节,也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