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页)
说陈争今天要来为她们复诊,因此全都留在寝室内并没有出去。
等陈争来了之后,先到寝室为她们女生分别把脉,然后又重新制定药量。
先看过了王慧和张美丽,不过等随后为丁宁把脉时,陈争却嘀咕了半天,最后摇头说:“奇怪啊……”
“有什么奇怪的?”文黛问:“不会是丁宁的痛经治不好吧?”
丁宁更是一脸紧张地望着陈争。
陈争摇了摇头,说:“别着急,治不好倒是不会,只是没有我想象中好的那么快。按照道理,我之前帮她针灸、按摩,随后又开了方子,现在应该可以痊愈了。但此时从她的脉象上看,显然还没完全康复。”
随后陈争又问丁宁说:“我给你开的药,你都是按时按量服用了么?”
“是啊,”丁宁回答说:“我们就是学医的,当然知道看病要遵医嘱了,我们大家都是按照你开的药方,一分一厘都不差来抓药的。”
陈争心中就更奇怪了。
王慧插嘴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嘛,无非就是药的效力不够,大不了再多吃两副药也就行了。”
话虽然如此说,但陈争一向对自己的医术极有自信,沉思说:“的确是药的效力不够,但不会啊,上次我给她开的方子,每一味药都是增一厘嫌多,减一厘则少,恰到好处。而且根据我以前在清水河镇为人看病的经验,开多少药,病情能好转到什么程度,全在我的掌握之中,但这次怎么会计算失误?怎么想也还是没道理。”…;
“我知道为什么了。”文黛忽然插言说。
“为什么?”
“大争哥,你以前给人看病,用的药材是怎么来的?”
陈争回答说:“以前在清水河镇外道观的时候,附近多山,大部分的药材,都是我自己上山去菜的。”
“那就是了,你以前用的,都是山上的药材;不过你现在用的,是医院药房中买的药材。”
“两者有什么不同?”陈争又问。
“这还不简单,山上的药材,都是纯天然的啊。但在城市里要找纯天然的药材哪有那么容易?能买到的,都是属于集体种植的经济作物罢了,而且还都加了很多化学原料来催化生长,根本不能算天然无杂,药力肯定要大打折扣了。”
张美丽也跟着说:“是啊,我不是有一位学中医药的老乡嘛,她也和我说过,现在中药的确都是这样种植的。而且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都使用化学肥料,减少药材的生长周期。”
陈争这才恍然大悟,这样的药材,效力自然要小了很多。
哎,倒也难怪中医没落,它的没落不仅仅是在一件事、两件事上,而是与之相关的整体一切都已经没落了。
全民思维方式的西化,生活习惯的西化,这些都有很大的关系。
最早的中医都是自己上山采药,再用这些药材来为病人看病,当然能保证药效了。可现在都市中人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那些医生又怎么可能有时间去采药?就算想采药,在都市里也根本采不到啊。
一切都已经变成了工业化的生产流程。
陈争倒不是觉得这样的流程不好,各有分工,减去了很多时间,就是可惜真正的中药却越来越少了。
“中药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然,如果没有了这个特点,靠化学肥料催化出来,又怎么能算中药了呢。”陈争叹息说:“不仅说药的效力不够,而且也容易产生副作用啊。”
“就是,要不然现在绿色食品怎么这么昂贵,有化学反应的东西,都还是少吃为妙。”王慧也跟着说:“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情况就是这样,根本改变不了,就算小帅哥神医你以后想要开医馆,也还是得用这种中药给别人看病。”
王慧说的没错。
陈争现在有了学历,相信有王教授从中帮忙,很快也会有了行医资格,距离要开医馆的日子也不会很遥远。
陈争心说,到时候自己可绝不能用这种药材来为别人治病。
药效慢一些倒还在其次,可如果其中有某些化学成分,病没治好,反倒让有副作用就不妙了,有违医道宗旨。
况且,中医的医术再高明,也需要以中药是根本,没有好药,再高明的医术也是白搭。
看来自己在振兴中医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要先振兴中药。
但在现代都市里,靠上山采药显然不现实,而且就算自己去采药,一个人又能采到多少?
“小帅哥神医,你在想什么?”王慧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