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第一章(1)
第一章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余光中(台湾)
1
相遇,他们毕竟相遇了。
身在耳闻已久的沙家浜,宏成,这位少年时代在校文艺宣传队里曾经的郭建光扮演者、如今的上海蔚氏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却觉得这“红色旅游”好像没多少“红色”可以沾染给自己,倒是对它无中生有的商业运作颇有感触。60多年前,新四军的36名伤病员养伤来到了阳澄湖畔,受到当地百姓的保护。这便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故事原型。*总被风打雨吹去,“样板戏”的风光终于不再,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一天,经过一群聪明人的策划,这个有着一片芦苇荡的地方应景改名成了“沙家浜镇”, 原本子虚乌有的“沙家浜”一下子变成了真实的存在,随之又被有关权威部门圈之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方游客一时趋之若鹜……在所谓的“春来茶馆”前,看着游人们听导游煞有介事地讲解时俨然一副受教育状,他不禁哑然失笑。
从沙家浜出来,刚刚还是毕恭毕敬状的一车男人,其蓄而未发的激情却如当年阳澄湖的芦荡火种,一下子熊熊燃烧起来了。目标不用说,当然是年轻美貌的地陪导游小姐啰。可身经百战的地陪小姐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倒像是当年《沙家浜》戏里“垒起七星灶,铜炉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阿庆嫂”再世,岂容你男游客之辈逞凶狂。于是行进在205省道上的金龙旅游车,有如一个移动的娱乐空间,唇枪舌剑,插科打诨,逢场作戏,荤素齐备,高潮迭起,花枝乱颤,真是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那兴奋劲就差没把车顶掀上天去了。
可车一到常熟市区,随着娇小玲珑的地陪小姐一声拜拜,大家的兴致犹如汽车发动机的油门被关,随之就熄火了。不一会,金龙旅游车里鼾声渐起。两相对照,真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也许,这与刚才那位巧言令色能与阿庆嫂相媲美的地陪小姐无关,是因为今天大家早起累的吧。也是的,一大早就从上海出来,都折腾有大半天了,再加上这时节江南的 “秋老虎”威风未减,在车上打个盹似乎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为了送地陪小姐,金龙至少多跑了二十公里冤枉路。金龙旅游车急急调转车头驶往沪宁高速,司机嘴里像鲶鱼吐水泡似地冒出一串谁也听不清晰的嘀咕或暗骂。
在周围一片鼾声中,宏成了无睡意。离南京越来越近,心里便浮上一个人来,心旌也随之摇动起来:她这会儿在干什么呢……思绪不绝如缕,没个收住的时候,情不自禁间,他掏出手机,不假思索地拨出了一个号码。
在第三声“嘟——”后,电话接通了。在网上相识已有两年了,电话也通过不少次了,但那都是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京,在此刻如此之近的距离间通话却还是第一次,宏成兀然间有点莫名的紧张。也许,在此刻拨出这样一个电话,与其说是想与对方说点什么,还不如说是无意中触响了自己的某根心弦。
“喂——”倒是听筒那端先有了反应,这正是宏成所熟悉的女声。
宏成醒了醒神:“蓝珊,我是宏成。”
“我知道的呀。你现在在干吗?”
宏成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我想见你。”
听筒里传过来一阵笑声,“你别逗我了!”
“真的,我正在去南京的路上,现在车已过常熟了呢。”
“嗯……你一个人?”对方收起了笑声,大概感到意外了吧。
“我们单位党支部搞党日活动,刚参观完沙家浜。”
对方又发出了笑声,“呵呵,是这样,我还以为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呢!”
“是因为想去看你,才安排去沙家浜和南京活动的。”
宏成一说出这话,就愣住了——自己竟在说谎!因为这次赴沙家浜、南京的党日活动是设计院党支部年初就有计划的,只是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没有反对而已。但他刚才说这话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是在撒谎。相反,他真觉得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他是为去看她而安排这次活动的。或者说,在他的潜意识里,自从有了这次安排,他就在期待着与她的见面了,只是他从来不曾明确地想过这事而已——而在这临近南京的时候,这种潜意识就像一只沉在水底的瘪气球忽然被充进了气,便无可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