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是直接的,而奥运的到来恰恰会加重这种心理负担。我们应该看到,在2007年,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多管齐下,用来稳定市场消费品的价格。
中国发展的真实动力并不是奥运会,然而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却又是集中而快速。政府对维持经济健康增长以及解决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问题的努力势必是长期且艰巨的。北京奥运既不是中国发展的起点,更不会是终点。奥运会是催化剂,是中国迈向国际社会的“成人礼”。
当然,最直接受益者还是体育迷。尽管奥运会肯定是一票难求,但毕竟大家有了可能在自己的家门口看到世界最顶级的运动员的表演。或许你在北京的大街上就能碰见卡卡或菲尔普斯什么的。2004年,我徜徉在雅典巴台农神殿下的小街时,感到奥运就是一个超级大的PARTY,让全民陷入狂欢。也许从北京奥运开始,更多中国人逐步理解奥运不是竞技性争斗,而是娱乐和放松时间。
我不会站在阴影里看奥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王皓不做“宝二爷”
登顶,王皓终于可以称作“大师”,而柳承敏则继续做他的“斗士”。
有人众望所归,光环和才华与生俱来,而有人则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苦局,在近乎绝望的时刻仍不忘向敌人刺出顽强一刀。
柳承敏与王皓的不同是,他始终在逆境中求生存,他不甚完美,因此而目的明确,招招狠辣无比,夹带着寒风。与其说他是球手,不若说他是“杀手”。
而王皓似乎一直过着红楼“宝二爷”的生活,尽管这么几年来始终浮沉,他身上的脂粉气依旧若隐若现。
命运总会安排这样的对决。拐过人生的几道弯之后,王皓和柳承敏再度在一个桌子上狭路相逢,没有谈笑,一个照面之后,双方便进入正题。
柳承敏依旧坚毅,毫不手软。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球的力道击穿海绵与木板撞击的声音。
柳承敏3年前的一次胜利,已经折磨王皓直到了今日。尽管这些日子以来,柳承敏始终无法阻挡王皓,但终归是他制造了一个绵延的噩梦。
王皓3年来最大的变化是认清了对手,因此,他完全潜下心来与柳承敏进行厮杀。柳承敏正手的杀伤力依旧远高于王皓,每当正面交锋,王皓便只能抵挡上两三个来回。
对付柳承敏,一是要有“杀气”,二是处理好发球与接发球抢攻,三是变化。三者缺一不可。
没有刺刀见红的气势,王皓就是“花拳绣腿”,难敌柳承敏。王皓本场比赛的掌握胜算很大程度上在于敢于搏杀,出手果断,发球与接发球上占取了先机,令柳承敏完全处于被动,很难发力对攻。而王皓旋转与角度上的变化亦令对手防不胜防,彻底缴枪。
王皓终于成为男乒世界杯新一代盟主,可喜可贺。但不要忘了,柳承敏以后仍然站在他的对面,毕竟双方都有机会。
后会有期。
关注艾冬梅
艾冬梅在博客里面开始叫卖自己的奖牌。应该说,现在这个年头,很容易让人想到“炒作”。昨晚,在央视体育的新闻中,看到憨厚淳朴艾冬梅在摆弄自己的奖牌的样子,那情形,真的让人唏嘘。
身有残疾,又无谋生本领,与王德显的官司又前途未卜,除了出卖奖牌外,她的确没有其他的选择。那是她除了以前的工资与奖金外,所获得的最“丰厚”的回报。
艾冬梅是典型的体育圈内弱势人群,她的奖牌是“弱势奖牌”。其实,还有很多连奖牌都没有的人存在。
造成艾冬梅困境的因素是综合的,有个人问题,又有一定的社会因素,靠某一方面的努力都是徒劳。
我有四点建议:
其一,只要艾冬梅没有欺骗大家,媒体和社会各界需拿出真实的救助措施来。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很多,处于困境中的人都能得到温暖的帮助。
其二,“解铃还需系铃人”,正热火朝天的忙于备战奥运的体育总局及其下属的各级部门,应该考虑到当前体制下的疏漏和弊端。“举国体制”被证明有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缺陷。体育圈内有刘翔、姚明这样的成功者,也有很多像艾冬梅这样的人,他们甚至能成为一个比成功者庞大很多的群体,作为体育的主管部门,绝对不能不管不问。奥运战略,不能只考虑夺金牌,不能不顾及“负效应”。
其三,像艾冬梅这样的“体工队”出身的运动员,确实和国家有工资关系,那么教练员无权苛扣,否则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