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页)
回过神来,看了看怀中的百脉血,已经开始向雪糕一样在融化,底部显然有了一些液体,但速度缓慢得很。
没办法,我只好先固定住自己,伸手去摘那快发光的石头。看来只有拿下它,贴着百脉血放,才能加快液化的速度。
但就在手即将触到那石头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以前舅爷曾经对我们说过的一段内容。
…这…如果我记得不错,这应该是汴梁石!!!
树有根,城亦有根,尤是古城,其根于城下,纵深数十丈,以定城之气数…
舅爷说过,每一座古城下面,都会有所谓的城之根,乃城池的天然基石。据说在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攻破汴梁城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北宋随之灭亡。
而此时,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却侥幸逃过一劫,随即在一些大臣推举下登基并举朝迁都至当时的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金兵霸占了汴梁不久即迁都至此,到处搜刮北宋皇城所留下的金银财宝。野史记载,当时有人向金朝皇帝进献谗言,说汴梁城下埋藏着一颗千年奇石,乃人间至宝,得之可得天下。
金朝皇帝听后,立刻派人在皇宫内掘地寻找。果不其然,挖下去十几丈后,见一天然洞穴,负责挖掘的人们在上一坐汴梁城的废墟上发现了这样一枚石头,随将其取出,献于金朝皇帝。
由于这块石头是第一次在汴梁发掘的,异教中史称“汴梁石”。
这汴梁石乃城基的关键,是千百年来天地人气的精华所聚,延续着一座城的命脉。异教也普遍认为,正是金朝取走了这颗汴梁石,导致其政权和整座城的不稳定,在之后的数十年中,金朝共经历了十位帝王,最终在1234年灭于蒙古和南宋的联合进攻,其政权只持续了区区的119年。
由于失掉了这颗重要的基石,开封虽然又经历了南宋、元、明、清四朝,直到辛亥革命后至今的近八百年中,曾经的七朝古都再也没有被作为一个政权的首都出现在历史中。
当然,汴梁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是说只有都城才有汴梁石,凡是千年的天地人气所聚之处,一般都会有这种石头。
也就是说,汴梁石一旦离开了其所在的位置,那么这座城轻则动荡几世,重则生灵涂炭、就此衰败,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想到这里,我看着眼前的石头,内心开始起了剧烈的挣扎。
如果为了救雨佳,而毁掉整座城,值得我这么做么?
更何况…雨佳是根本救不活的。
怪不得那红头蜈蚣要来守护这汴梁石,因为它可以从石头中充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正发愣中,志豪气愤的声音在下面响起:“你干嘛呢?!赶快取下来啊!”说着,他就要往上爬,而那条红头蜈蚣似乎也发觉了我们的用意,在下面绕了半圈,果断放弃志豪,迅速朝我冲来。
志豪转瞬间已经爬到了我的身旁,伸手就要去够那枚石头。我连忙抓着他胳膊道:“不能动!这是汴梁石!你会毁了县城的!”
第七十六章 虫海战术
志豪想都没想,一掌打开我手臂道:“我管它什么石!除了雨佳的命,其他什么都得靠边站!”说着,抬起右手就要去搂那块石头。
“别急,还有别的办法!”我只能拽着他左手,够不到右手。本想劝他先合力解决了那条红头蜈蚣,然后将百脉血放在这汴梁石旁多等一会儿就行,即使不碰石头也能自行化开。
但还话没出口,只感觉身后风声袭来。
“闪开!”志豪也不知道是嫌我碍事儿,还是也感觉到了有情况,左臂一震,将我推往一旁。
与此同时,那红头蜈蚣夹着劲风蹿到了刚才我脑袋所在的位置。
好险!如果不是志豪推我这一下,估计就要脑浆迸裂了!
红头蜈蚣扑空,但势头不止,径直朝那汴梁石冲去。
只听“波”得一声,汴梁石被那蜈蚣不偏不倚地顶中,从所在位置脱出,刚巧掉在志豪的右手中。
更巧的是,这红头蜈蚣由于身形巨大,顶开汴梁石后,头部居然卡在城之根的石槽内,竟是被困住了,身子发狂似的乱晃,进退不得。
“嘿嘿!”志豪压根看也不看头顶上的那个家伙,小心翼翼地将汴梁石拿到胸前,那荧光映得他脸上一片幽蓝,格外诡异。
“百脉血!”志豪双眼只盯着石头,伸出左手,示意我把百脉血递给他。
既然已经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