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4/4 页)
活经验的写作。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人类深思的默省存在的意义、灵魂的归依、命运的奥秒等形上问题,早在神
话发生时代就开始了,历经无数万年的苦心孤诣,到了近代,新兴的实用功利主义
者,竟讥讽此一心灵活动为“象牙塔里的梦魇”,这才真是精神文明恶梦的起点呢
!尤其,在大众传播事业力量无比显赫的今天,缺乏实在内容的泛趣味化主义,被
推波助澜地视为最高人生价值,沉思和深省活动反被目为苍弱的“青春期呆痴症”
的后遗,这种意义的普及,形成了“危机时代”的来临。
尽管做此引论,也不能掩饰《雨季不再来》在内容技巧上的有欠成熟。十多年
前,烦恼的少年三毛难免把写作当成一种浪漫的感性游戏,加上人生阅历和观念领
域的广度不足、透视和内诉能力尚未长成等原因,使她的作品超于强调个人化的片
段遐想和感伤。但是,从中所透露的纯挚情怀和异质美感,欲别具一种奇特的亲和
力。《雨季不再来》只是三毛写作历程起步的回顾,也是表征六十年代初期,所谓
“现代文艺少女”心智状态的上乘选样。
当三毛还是在二毛的时候(自序)
我之所以不害羞的肯将我过去十七岁到二十二岁那一段时间里所发表的一些文
稿成集出书,无非只有一个目的━━这本《雨季不再来》的小书,代表了一个少女
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它也许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和伤感,但它的确
是一个过去的我,一个跟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的不同的二毛。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
么自然的消失过去。
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著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
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
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因此,她从小不在孝顺的原则下做父母请求她去做的
事情。
一个在当年被父母亲友看作问题孩子的二毛,为什么在十年之后,成了一个对
凡事有爱、有信、有望的女人?在三毛自己的解释里,总脱不开这两个很平常的字
━━时间。
对三毛来说,她并不只是睡在床上看著时光在床边大江东去。十年来,数不清
的旅程,无尽的流浪,情感上的坎坷,都没有使她白白的虚度她一生最珍贵的青年
时代。这样如白驹过隙的十年,再提笔,笔下的人,已不再是那个悲苦、敏感、浪
漫、而又不负责任的毛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