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页)
,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善哉,善哉!贫尼多谢老施主盛情!”
苍发老者双手连连摇道:“哪里?哪里?老夫孤身一人,独守破屋,除收获季节时山下村民前来摏米,一向极少客过。如大士这般高人登临,数十年来仅有此回也!只是老夫一向清寒,只恐待慢了大士,多有得罪了。”
灵幻应道:“阿弥陀佛!老施主过谦也!敢问老施主,如此隆冬季节,溪流冰封,老施主如何不下山归家?却要独守于此间饱受凄寒?”
苍发老者淡淡一笑道:“老夫独身一人,何处有家?便有几个亲戚,也是替人耕作的佃户,自身难保温饱,又哪有多余的糊口谷粮?况山下官府豪绅逞强霸道,鱼肉百姓,草菅人命。老夫虽是村野匹夫,却也看不下去。无奈自幼孤零,既不识文,又不能武,无甚本事扶助乡里,只好远远地上山涧替人看碓,空闲时上山顶采点草药。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图个眼底清清爽爽,耳根清清静静,虚度一生而已。”
灵幻立单掌宣声佛号道:“阿弥陀佛!老施主慈悲心肠,实已识透禅机,魂离苦海矣!可贺可喜。”突然,她心中一动,忖道:“此去佛顶峰已不甚远,此老在此多年,又时常上山采药,不妨问他一问,也许他能知晓担当大师峰巅结庐之事亦未可知。”一念及此,她开口道:“老施主常上山采药,可曾见有僧人居于峰顶人迹罕至之处?”
苍发老者抬眼看看她,迟缓答道:“老夫不曾亲见。唉,许是野老村夫,缘分不济也。不过,”老者瞟了一眼灵幻,觉着灵幻一脸坦诚之色,继续道,“老夫却是曾有所闻,道说有一位圣僧在佛顶峰上隐居修练。圣僧法道高明,偶闻救人于危难之中,乃为行善之真神,凡人安可轻易得见。”
灵幻闻言,目光一闪,道:“敢问老施主听何人所言?”苍发老者道:“老夫有一远房侄子,几年前独自上山打猎,追一只受伤马鹿至佛顶峰,他不慎被‘五步蛇’咬伤,挣扎待毙之时,忽有一须眉皆白的老僧飘然而至,将侄儿救活。侄儿回家后脚上疤痕犹在,定是不会有假。“他突有所思,疏眉一抖,又道,“前年初冬一个雨夜,忽有姐弟俩深夜至此,说是被歹人追杀,求容暂避。老夫开门纳之,见那少女手臂刀伤,又染了‘一点红’小松林中毒蝙蝠奇毒,已昏迷不醒,老夫叫那小哥儿快寻郎中断其中毒手臂以救少女之命。小哥百般不依。老夫忽然忆及侄儿所言,遂告于小哥。次日清晨,那小哥儿以布条将少女缠于背上,径往佛顶峰去了。此一去便再也无音讯。不知是找到了圣僧,抑或是葬身绝岭?唉,老夫听他二人口音相异,许是结义之谊;如此情深,虽骨肉同胞犹不及也。”
灵幻闻言,点头不已。一直不讲话的凤姑突然眼中一亮,抬头问道:“老伯可曾记得他二人怎生模样?”
苍发老者道:“此处少有人来,老夫怎会不记得?那小哥儿约莫十七、八岁,中等个儿,浓眉大眼,极为结实,一身白布粗衣,那女的年纪大约十八、九吧,绿衣绿裙……”
凤姑眉尖急抖,截口问道:“老伯可知他们姓名?“
苍发老者沉吟道:“老夫记不清那女的叫什么了。只听小哥儿叫她姐姐,她在昏迷之前将小哥唤作风……好像是风儿吧,噢,对了,就是唤作风儿。“
仿佛一道闪电在凤姑眼前闪过,只见她嘴唇颤抖,眉尖跳动,双目泪光闪闪,怔怔地呆了片刻,手里茶盅突然滑落,“砰”地一声摔得粉碎。她似猛然惊觉一样,一把抓起苍发老者的手,大声叫道:“风儿,您老人家说那男的叫做风儿?”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二回 惊涛走孤帆 清巅下碧烟(一)】………
作者热忱欢迎各位新老朋友对本书品头论足,批评指点!
本书有爱情、友情、师徒情、父子情而绝无色情描写,父母子女看得,朋友兄弟姐妹皆看得。
本书作者承诺:有访必回,有评必应。
且说赵飞雄怒而离开仙居客栈,心中烦乱,独自来到黑龙桥畔,顺河沿土埂信步而行。
抬眼处,只见疾风之中,西洱河河面逆浪滔滔,白茫茫一片,和着飞雪向东卷去。
只见从海东逆风而来的木船早已撤去风帆,船工们在大风中声嘶力竭地吼叫着,用一根根长长的竹篙**水中,撑着大船一点点地向前挪动,用尽全力顶着大风艰难地行进着。那平时看来大大的木船,此刻竟如一片小小的落叶一般在波涛中上下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