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何况这里也有戏班子唱戏,只是是一种很怪的腔调,安意煊心想,这肯定是自己还没有习惯的缘故。
但是季廷芳却很高兴,时常拉了他去县城里乱逛,逛累了就随便找家酒家吃饭。榆林是明显的塞外风格,人们普遍喜欢吃大块大块的烤肉和大张大张的饼。再就上大碗大碗的酒,别提多畅快了。季廷芳虽是不能喝酒,但是却很欣赏这地方的这种作风。也许从小在京城呆惯了,去了白镇这样的地方还能习惯,到了这样开化的民族风格地方,安意煊确实分外的不习惯。
只是还没有等到白震天,他才是整件事情的主导者,若是缺乏了他的参与,这件事情的失败率将会大大提高。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白震天让他们在榆林县等他们的,可是他们到了,白震天自己却跑得不见踪影。季廷芳像是猜到了什么似的,只是拉着安意煊在夜晚往戏园子里跑,只是让安意煊边听边想,你别说,安意煊别的不说,在这上面的天赋真是不弱,才半个月的时间,这戏园子里唱的戏已经有些唱腔被他模仿得唯妙唯俏了,只是还不能完全将故事演绎出来,毕竟在这里上台的都是些老戏骨了,而安大少不过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般的感觉。
季廷芳跟安意煊谈了谈自己的看法,让他就在台下偷师学艺,然后努力的将京剧的元素融合进去,先试一试能不能在塞外火起来,因为这些戏曲虽然在他和安大少看来算是新鲜,但在当地人耳中都是些陈词滥调了,得找些有新鲜感的。
安大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很多时候也就没有跟着季廷芳逛街,而是去一些书店买了些纸笔和话本小说什么的,闲暇时光就从这里面研究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戏曲唱腔的风味。他常常头脑里灵光一闪,就是一个很好的点子,他立马把这个点子给记下来,哪怕最后不能用,但是总归有能用的。
时光总是在人料想不到的时候匆匆而过,在安大少研究当地戏曲两个月的时候,他正式排出一部具有京剧风格的当地戏曲。他和季廷芳又排了几天,便去找当地一家戏院的班主商量。班主最后禁不住缠,便答应让他们试一试。
岂料这一下一炮而红。当地人流量本就大,喜欢看戏的人自然也不少,虽没有真正的处于塞外,但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有不少塞外和中原人士汇集在这里,这戏园子的生意还是很好的,再加上安意煊和季廷芳二人美妙的扮相,在这种龙蛇混杂的地方倒是格外的显眼。
正是因为这样,那戏园子的班主硬是花大价钱将二人留下。安大少想着自己以前了解的大都是京剧方面的知识,季廷芳亦然。这老班主在这个地方呆了很多年,自然在当地戏曲文化方面的造诣要深得多,安大少愿意留在这里一是为了顺便等一下白震天,二来么,还确实想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这一了解,便是又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安意煊这段时间努力的从班主那里吸收塞外的元素,再将京剧的元素努力的融合,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两种完全不一样风格的东西要糅合在一起,没点功力是不行的,季廷芳在某个下午心血来潮的试了试,却不出意料的失败了。所以他索性就研究起安大少糅合成功的例子,再将这些戏曲努力的吸收排练。争取不让自己落后这个徒弟太多。
就在两个人为今后的日子努力奋斗的时候,白震天却在这个时候来到了榆林县,并要求季廷芳和安大少务必跟着他去一趟塞外的第一大城瓦吉塔。
安大少本来很不愿意,但一看白震天那严肃且疲惫的样子,所有的不满也只能慢慢的咽回肚子里去。他们态度坚决地辞别了老班主,跟着白震天继续出发。
三个人并没有在路上停留多长时间,除了必要的休息和补充水源。然而还是在四天后才赶到瓦吉塔,这个地方和榆林完全不一样,这里完全没有任何汉化,连汉人的东西也不多见,漫天的风沙吹得整座城显得灰扑扑的,连人们的脸上都无一例外的带了两块红晕。
安意煊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完全想不出来白震天将他们带到这里来有什么目的。按理说若真是将京剧与塞外的戏曲结合起来赚钱这个初衷的话,在榆林就能做到。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深入。何况跟着他们一起来的马队已经被安大少遣散回去了。那马队得了不少好处,且又没有生命危险,自是觉得求之不得。
可是季廷芳好像对白震天异常的信任,只管跟着白震天走,安意煊有什么话也不能直接和他交流,白震天总有些他们不知道的技能。就好像哪怕是写在手心里的字都能被他识别出来一般。
52、第五十二节 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