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2/4 页)
凿开两丈大的洞,就算是致命伤了,一般都能塌掉,但奇怪的是,洞
凿开了,城墙却始终不垮。 原因在于天冷,很冷。 按史料分析,当时的温度大致在零下几十度,城墙的地基被冰冻住,所以不管怎么凿,
就是垮不下来。 '1530' 但袁崇焕很着急,因为指望老天爷,毕竟是不靠谱的,按照这个工程进度,没过多久,
城墙就会被彻底凿塌,六万人涌进来,说啥都没用了。 当务之急,要干掉城下的那帮牛皮护身的工兵,然而大炮打不着,火枪没有用,如之奈
何? 关键时刻,群众的智慧发挥了昀为重要的作用。 城墙即将被攻破之际,城头上的明军突然想出了一个反击的方法。 这个方法有如下步骤,先找来一张棉被,铺上稻草,并在里面裹上火药,拿火点燃,扔
到城下。 棉被、稻草加上火药,无论是材料,还是操作方法,都是平淡无奇的,但是效果,是非常恐怖的。 几年前,我曾找来少量材料,亲手试验过一次,这次实验的直接结果是,我再没有试过
第二次,因为其燃烧的速度和猛烈程度,只能用可怕两个字形容。(特别提示,该实验相当危险,切勿轻易尝试,切勿模仿,特此声明。) 明军把棉被卷起来,点上火,扔下去,转瞬间,壮观的一幕出现了。 沾满了火药的棉被开始剧烈燃烧,开始四处飘散,漂到哪里,就烧到哪里,只要沾上,就会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滚,也毫无作用。 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伴随着恐怖的大炮轰鸣声,一道火海包围了宁远城,把无数的后金军送入了地狱,英勇的后金工程队全军覆没。 这种临时发明的武器,就是鼎鼎大名的“万人敌”,从此,它被载入史册,并成为世界上昀早的燃烧瓶的雏形。 战斗,直至昀后一人 眼前的一切,都超出了努尔哈赤的想象,以及心理承受程度。 万历十二年(1584),他二十五岁,以十三副盔甲起兵,昀终杀掉了仇人尼堪外兰,而那一年,袁崇焕才刚刚出生。 他跟随过李成梁,打败过杨镐,杀掉了刘綎、杜松,吓走了王化贞,当他完成这些丰功伟业,名声大振的时候,袁崇焕只是个四品文官,无名小卒。 之前几乎每一次战役,他都以少打多,以弱胜强,然而现在他带着前所未有的强大兵力,势不可挡之气魄,进攻兵力只有自己六分之一的小人物袁崇焕,输了。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小本起家的天命大汗是不会输的,也是不能输的,即使伤亡惨重,即使血流成河,用尸体堆,也要堆上城头! 所以,观察片刻之后,他决定改变攻击的方向——南城。 '1531' 这个决定充分证明,努尔哈赤同志是一位相当合格的指挥官。 他认为,南城就快顶不住了。 南城守将祖大寿同意这个观点。 就实力而言,如果后金军全力攻击城池一面,明军即使有大炮,也盖不住对方人多,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 好在此前后金军缺心眼,好好的城墙不去,偏要往夹脚里跑,西边打,南边也打,被打
了个乱七八糟,现在,他们终于觉醒了。
知错就改的后金军转换方向,向南城涌去。 我到宁远时,曾围着宁远城墙走了一圈,没掐表,但至少得半小时,宁远城里就一万多
人,分摊到四个城头,也就两千多人。以每面城墙一公里长计算,每米守兵大致是两人。 这是昀乐观的估算。 所以根据数学测算,面对六万人的拼死攻击,明军是抵挡不住的。 事情发展与数学模型差不多,初期惊喜之后,后金军终于呈现出了可怕的战斗力,鉴于
上面经常扔“万人敌“,墙就不去凿了,改爬云梯。 冲过来的路上,被大炮轰死一批,冲到城脚,被烧死一批,爬墙,被弓箭、火枪射死一
批。 没被轰死、烧死,射死的,接着爬。 与此同时,后金军开始组织弓箭队,对城头射箭,提供火力支援。 在这种拼死的猛攻下,明军开始大量伤亡,南城守军损失达三分之一以上,许多后金军
爬上城墙,与明军肉搏,形势十分危急。 祖大寿战败前,袁崇焕赶到了。 袁崇焕并不在城头,他所处的位置,在宁远城正中心的高楼。这个地方,我曾经去过,
登上这座高楼,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城的战况。 袁崇焕率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