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页)
女人说的这些好像是频死体验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怎么会出现在她身上?”
扬帆一楞:“什么是频死体验?”
李晓琪也是一楞:“你不知道频死体验?”看到扬帆点头,她无奈的叹口气:“你是嫡传的灵官,有些事你是需要研究的,不能还老是抱着几百年前的那一套,现在已经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年代了,虽然咱们知道的事比普通人多,但还是要研究去探索,跟这个时代接轨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要都想你这样,我看灵官这个称号早晚要变成历史。”
扬帆觉得李晓琪说的很有道理,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丁羽懂得多,一般都是她给我们讲,何况我也没时间研究你说的这些,你要是知道就跟我说说,反正现在也没事干,都等着大姐看他能回忆点什么出来不。对了,你说的那个频死体验,真的跟大姐梦到的很像吗?”
李晓琪点点头:“不是很像,而是十有**就是频死经验。濒死体验是当人们遇到危险如车祸、突发疾病等时的一种反应,在感知、情感等方面有几种超常的基本感觉,比如感觉时间改变、生命回顾、心情超常的平和、欣喜,甚至“意识到死亡”等,每一种感觉对每个个体都是独一的,可能同时出现,没有普遍性。个体的感觉也通常因年龄和文化的不同而不一样。”
扬帆听了个一头雾水,轻声道:“就别说理论了,你挑点简单的,我能听得懂的跟我说说。”
李晓琪嗯的一声道:“好吧,那我就跟你说说,濒死体验在各民族间普遍存在,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就记载了濒死体验现象。中国古代史料中有大量这方面的记载,而西方经有意识的记录后,例证也很多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位名叫查维?亚艾那的24岁青年工人,不幸被一只装有机器的大箱子压伤,成为一个昏迷不醒的“植物人”年3月的一天,亚艾那突然清醒过来,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多分钟,却向人们叙述了他长眠不醒时的奇遇:“我变回一个孩子,由我已去世的姨妈领着。她带着我,走进一条发光的隧道,它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她对我说:‘你要我找的永恒的平静,在另一个世界你可得到的。’我用手掩住双眼,但玛丽亚姨妈轻轻地把我的手拉了回来。”10多分钟过后,亚艾那又长睡不醒。”
无独有偶,美国一位65岁的“死而复生”的商人,也向抢救他的医生们叙述了自己“死后”的情景:“我记得自己好像一朵轻云一般,逐渐由我的肉身上升到天花板。医院的墙壁与铁门都阻挡不了‘这时的我’。我很快地飞出医院,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飞向虚无缥缈的太空。接着我又以极快的速度,在一条无止境的隧道中前进。在隧道的另一端,我看到有一点亮光;这个亮光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大。当我到达隧道的尽头,那光亮变成强烈无比的光源。我的内心充满喜悦和爱。我不再有忧虑、沮丧、痛楚与紧张。”
有趣的是一些名人也有过“濒死体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19岁那年就曾经历过一次“灵魂离体”的体验。当时他在意大利前线的救护车队服役,1918年7月8日的午夜时分,一枚弹片击中了海明威的双腿,使他身受重伤。事后他告诉他的朋友盖伊?希科说:“我觉得自己的灵魂从躯体内走了出来,就像拿着丝手帕的一角把它从口袋拉出来一样。丝手帕四处飘荡,最后终于回到老地方,进了口袋。”
除海明威外,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陀思妥耻夫斯基、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爱伦?坡、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等,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他们认为:“人的灵魂藏于人的**之内,而且是**完美的复制品,由极轻的东西组成,发光、半透明、十分适合于进行体外的活动,灵魂离开身体时,跟做梦差不多。
研究表明,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遍布世界不同地域、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据美国著名的统计公司盖洛普公司调察估计,仅在美国就至少有1300万至今健在的成年人有过濒死体验,如果算上儿童,这数字将更加可观。肯耐斯…瑞恩博士等人的研究更表明有大约35%接近死亡时有濒死体验。
李晓琪讲到这里,扬帆好奇的问:“你的意思是说,很大一部分人在死亡的这一阶段,都曾经看到过或者感觉到过什么是吗?”
李晓琪点点头:“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将人类的“濒死体验”分为学术界已经认可的五个阶段感到极度的平静、安详和轻松,占濒死者中的五分之三觉得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