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3/4 页)
只是……这却是软刀子磨人,比硬打硬拼更难掌控,用汉人的话来说,这是王道手段!”
“王道手段?”
“不错,他手握重兵,谁敢招惹他?哪怕他用榷场收买人心,还抛出了大量好东西,谁敢去抢掠?恐怕那罗长人正坐在灵州等人发难,他好借机立威,震慑宵小!”
“嘶……”
“你妹夫阿移已经决定与罗开先联合,单我卫慕家是惹不起灵州罗开先的,野利部孤掌难鸣,又被砍掉了一只手臂,恐怕还要面对没藏几部的袭扰,能做什么?你那偷袭灵州的想法最好放弃,会州之兵不得妄动,老父可不愿去灵州为你捡骸骨!”卫慕乙黑最后的一句话可说是斩钉截铁。
卫慕山喜则彻底呆愣。
————————————————————————
1沙陀人国灭,指赵光义率兵攻灭北汉。
2韦州,现宁夏同心县东韦州镇,宋时为静塞军司驻地。
3清远,清远寨,北宋守卫西部交界的军寨,是静塞军控制的重要节点。
…………………………………………………………………………………………
附:再次申请签约了,不知结果如何,请诸位书友帮忙捧场。
感谢书友“黯月子”“吃金币的巨龙”“kgb136”“山村俗子”“星晨晨曦紫”“1149220764”“leofu”七位的点币打赏!
第六十九节 涟漪(九)环州城内
灵州东南,百里之外,是陇山之地。
陇山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东段又称六盘山,因山势陡峭、林木茂盛,山间又多有河流山川交错,故山路异常险峻,其总体地形便成了难以逾越的区隔河西与关中平原的天然分隔带。
自陇山深处有许多溪流汇聚成河,其中一条被称作白马川,白马川沿山势走向流向东南,向东数十里处于山脉中央,冲刷出一块四面环水之地,该地因水而成,故名环州。
已是宋景德三年,环州此地被定为军城已有数载。
在此之前,宋皇赵恒为攻略河西,曾遣李继隆1为帅,统静塞军数万人攻略李继迁,惜屡战失利,李继隆不得已退守韦州。
之后,李继迁因为骄傲自大被吐蕃人潘罗支设伏而死,赵宋本该鼓而进之,可惜李继隆旧伤发作加上连日困战,于景德二年病死床榻,于是,宋攻灵夏的计划彻底废弃,李德明才得以上位,并进奉赵宋为主,得赵宋封其为西平王。
鉴于檀渊盟约已经签下,各处榷场也已开设就绪,赵宋边境各势力开始趋于平静,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做得有声有色的赵恒开始在王钦若的鼓动下,试图仿照先唐封禅泰山,宋境进入了休养生息阶段。
这样一个局面对百姓来说,或许是好的,对文官则是最好时间,他们可以大肆夺权,压制各路军将了。
所谓的一些功勋将门当然有所不满,但是在这之前,大将杨业、潘美、曹彬等大将战死的战死,病死的病死,在前一年,最彪悍勇猛的大将军李继隆也病死了,皇帝又在暗地里支持文官,将门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忍着。
如此的背景下,最苦恼的不是被压制的将门子弟,而是追随那些将军征战多年的老军伍,没有了战争,也就没有了建立军功的机会,多年征战留下的伤痕,还有丢下父母妻儿的遗憾,让他们在心灵受创的同时,也积蓄了太多的恼火。
只是,对于忙着抢班夺权的文官来说,刀头舔血的老兵根本不值得他们在意——事实上自从重开科举之后,有了皇帝支持,新任的文官连将门中人也没怎么放在眼里,对他们来说,扛着脑袋玩命的士卒都不过是粗蛮无知的下等人。
所以,他们在争抢重要官位的时候,几乎无所顾忌——反正皇帝都下令不准随意开战了,前线与后方又有什么区别?
按照军中的规矩,重要的物资配给都是首发前营军司的,一些重要军事节点是驻兵的要塞不错,但同时也是物资的中转站,掌握了物资中转,等若是权财均得,对于这样的位置,拼命挤压武将的文官又怎能不在乎?
于是,将门得不到皇帝支持的前提下,又不想造反,就只能尽量保全自身,这些敏感的位置也就被文官们拢络了去,那么被排挤的原本的军官去往何处?
一部分手脚不干净的被处以军法,另一部分则明升暗降,派驻后方或者不重要的地方戍守。
而环州,处于静塞军司韦州和定边军之间的夹缝位置,恰是这样一个不怎么重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