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3/4 页)
,崖顶预设的落石,反正怎么阴险怎么来,配合崖顶守卫的士兵,相信不管是擅长攀爬的山地猎人还是精神爆棚的狂信徒都别想讨到好处,除非是能够插上翅膀摆脱地心引力的家伙,不过老罗按照自己的见闻进行推算,这个世界应该还没有什么神仙鬼怪,而是像后世一样是个陆地生物主导的凡人世界。
吩咐战士和民众把营地周边布置得如同雷场一样,老罗也没闲着,拉着守备营的曲长以上军官一起商量面对敌人来攻时候各项解决对策——这没什么好保密的,守备营的军官在阿尔达比勒之后,就由西德克诺德主持进行了一次审查,路上也没少了对众人的监督与抽查,已经排除了所有可能有突厥人有关联的家伙。
至于说是商量应对办法,实际上还是老罗主导,其他人听从的近乎一言堂的会议,没办法,几乎所有军人都没有经历过大战场的洗礼,虽然偶有灵光一现的点子,但终究不成系统,没有作战的连贯性。而老罗这种虽然只是后世热武器时代的军人,对冷兵器战斗不熟悉,但毕竟是职业军人,对战场的敏感性那是一等一的,何况无论什么时期的战争,更有效更迅捷的杀伤敌人保存自己都是中心原则,没有例外。
以至于这种会议到最后演变成了老罗主持的军事课堂,他弄了一块大石板,然后用木炭条画示意图,在前面讲解各种杀伤敌人的办法,阻止敌人救援的办法,针对不同武器的办法,战术衔接的要领,甚至收拢俘虏的规范,伤员救治的程序,还有解决营内纠纷的规范……这些东西想要一股脑灌进所有人的脑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所以很多识字的军官开始和努拉尔曼一样用炭笔在纸上拼命记录,旁边不识字的军官一边红着眼睛看着老罗,一边在之后嬉皮笑脸的讨好识字的家伙,没办法,这种学识放在哪里都是安身立命的本钱,由不得他们不认真。
即使是类似程守如这样家里有两本《司马法》或者《六韬》《尉缭子》之类的家伙也不能不认真,因为书上绝对没有老罗用白话解说来得详细,何况这中间还有巨大的时代差异,而流落到中亚的唐人手中绝没有这些书籍的全本。
到了最后,连同程守如这样的家伙都已经对老罗心服口服,再没有当初想要和老罗比试甚至拼命的想法,无他,看不到一丝胜利的希望。
修整营地用了三天,军事会议也用了三天,没有什么人来打搅,除了夜晚被杀或者被抓的倒霉细作。
第四天上午,老罗在帐篷里整理了手头的东西,正准备去看看骑兵校那边的情况,奥尔基匆匆走了进来,“将主,外面有人传报说是马什哈德绿教伊玛目的信使,希望求见将主。”
“哦?还以为阿拉伯人真的没什么反应了呢,”老罗随口说了一句,他本以为前两天马什哈德那边就会派人来询问的,没想到居然没有任何人来,直到现在才有人来探寻,“也罢,奥尔基,你叫人带那信使进来,规矩你知道的。”
“是,将主。只允许带一个随从,其他人一律不准进入。”奥尔基规规矩矩的行了个军礼,重复了一遍军律,见老罗点头,才回身出去。
老罗也不急着去骑兵校那边了,既然马什哈德那边派人来了,不管是礼节也好其他原因也罢,他都要接待一下,更主要的原因是虽然与突厥人成为敌对,但是能不把阿拉伯人牵扯进来还是尽量避免为好。
尽管阿拔斯人在中亚的势力因为内部争斗已经开始衰退,但是因为宗教的缘故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更何况因为外因压力导致一个族群内部重新整合的事情屡见不鲜,老罗对这种打草惊蛇的事情当然非常清楚。
如今最主要的目的是带来东归队伍回归东方,而不是吸引更多的目光注视东方,更何况眼下的人手有限,想在这里做些什么完全不符合实际,能埋下几个暗棋已经不错(偏厢车技术半卖半送给了格鲁吉亚人,康斯丁被赎回了哈迪部),做得太多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过了约莫半个多小时,奥尔基才带着两个穿着阿拉伯白色长袍的男人走了过来——营地周边布置的象迷阵一样,能用这个速度过来已经是难得了。
老罗没去迎接什么信使,但是出营等待的面子活还是要做的。他远远地用阿拉伯语说道:“阿萨拉依啊啦移库,欢迎真主安拉的仆人来访!”
他的态度并不谦卑,语言却是表现得很真诚,至少不会让人有敌意。
“你好,巴托尔将军,愿安拉降福与你!”为首的阿拉伯人是个典型的地中海人种面孔的家伙,年纪大概三四十岁,约有一米七八的身高,留着大约两寸长的胡子。另一个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