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页)
说的后人不输于任何人。
“唔……”张慎沉思了很久,也找不到一个反驳的借口,李家注定不可能再一次迈上那个巅峰了,至少现在不可行,罗氏三郎也不会接受张家人的,难道去投注新的王朝?或许可行吧,总之张家人绝不能沉湎于众人,“好吧,你和隆平还有小五几个人商量着做一份谋划吧,注意不要让外围的士卒发觉,罗氏三郎不见得会容许我们做什么事情。看那天葬礼的时候,被杀的裴家老四就知道了。”
裴家老四?没错,达姆甘时候给牺牲士兵举行葬礼的祭品中,那个山羊胡子就是裴家老四,裴东海的叔辈,老罗没让任何唐人营的老人参与决策就是避免这样的事情,直到山羊胡子裴老四被祭杀,也没能有任何人为之求情。
张匡听着父亲的话,打了一个冷战,即使现在正是阳光高照的接近正午的中亚时光,“父亲,你说罗氏三郎知道那个被充作祭品的是裴家老四吗?”
“不清楚,”张慎摇了摇头,“即便知道,那位罗氏三郎也不会在意,没见到即使是帕萨尔也是被一刀枭首了吗?那位可是土库曼人首领马哈穆德的心腹商人。”
“罗氏三郎可真是绝世凶人,”张匡倒吸了一口冷气,炽热的阳光照耀下,他却觉得犹如朔风吹来一样,“据说达姆甘南面停留的那个夜晚,在山上烧死的突厥人就有数万人,几个白皮蛮子率领的骑兵校在山谷外埋伏堵截杀掉的突厥人也有数千人,真是凶悍啊。”
“没有数万人,统计总数也不过一万人。”张慎的信息来源总比儿子要准确一些,但即使这样他也是觉得身上发冷。无他,出动的战士也不过两千,死掉的敌人却是五倍之多,己方的牺牲也不过几十人,该是怎样一个凶横了得?这也是他不想再招惹罗开先的主要原因。
老罗是没时间也没心情关注这些张家人的想法的,即便知道他们的一些动向,也会毫不在意,对于老罗来说,张家人或有用武之地,至少统筹安排一些民事,张家人应该还是能够善任的。
只是很可惜,从张卢到了希尔凡把老罗甩在一边不管不顾,再到唐人营议事堂张慎的“义正言辞”都惹怒了老罗,儒家学派的人物都是这样的角色吗?喜欢空言那就到一边空谈吧,喜欢做正人君子那就别沾任何事物!当然,他若是知道张家人在谋划去宋王国落脚生根,恐怕会拍手叫好,这些张家人在东归队伍中格格不入,占了一些资源不说,还总是在队伍中挑剔所处的位置不够安全,如果能够在荒原上摆脱他们,老罗恐怕会更加高兴。
第二十四节 闲人们(二)
如果说张家人几次因为言辞触及了老罗的底线,就导致老罗排挤张家人对东归队伍的话语权,其实不够实际。
真正让老罗排斥张家人的原因是他们和裴卫两家一样同时联系着突厥人和格鲁吉亚人,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是为了给唐人后裔找一个好出路也没什么不可以,只不过同老罗交易的格鲁吉亚亲王巴哈米尔却告诉了老罗实情,张家人希望能够进入陶-克拉尔哲季公国的王庭任职,至于其余唐人的命运,从来没有在张家人的考虑当中。
至于张家人和突厥人的关系,老罗没能探听到,想来不外乎同样的目的,想要两方讨好,就要有值得出卖的东西,那就只有一个了——诸多工匠们的技艺与命运,不管张家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老罗却见不得这种政客式的做事方式。
后世太多这种口口声声为了民众在台上表演出色的政客,嘴里喊的都是为了民众为了国民,实际呢?为的不过是自家的权势或者荣华,从没见到哪个政客真正的解决民众的具体事情,无论是那个国度,都基本如此。
对比来说,老罗拉拢或者说依靠李家人,也并不完全是因为有李姌做中间的媒介,尽管李姌或许是老罗在这个时代要娶的女人。关键是李家人做的事情不见声色,诸如安抚救助本地唐裔的贫苦家庭、支持军队开销、以及支持族人向外经商探索生存之道,这些举动无形中维护了唐人的凝聚力,当然也许是李家人为了维持地位做的举动,但无论如何他们没有出卖自己族群的想法。
这些事情是通过平民长老杜讷的传述了解的,杜讷出身的京兆府杜家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二百多年来杜讷就是和平常的唐裔一样的普通一员,被选为平民长老,站的位置高了,却没有高高在上,说话也是公允得很,所以他评价的李家功过,老罗还是相信的。
于是才有了联合李家组建工坊筹备东归的事情,否则依照老罗的脾性,全部用平民工匠和战士来做事也未尝不可。至于管理,哪怕现教也不过是劳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