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生影响的。培根说过,知识塑造性格。要知道,所谓性格,就是一种与社会最为密切的人格特征。所以应该说人格的形成从婴幼儿期开始,延续到青少年时期,但童年时期的影响肯定是深远的。”
“是啊,老人们不是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吗?”邝路明说道。
“得了,我看咱们还是说说变态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吧。”杨建平更加关心的是与凶手有关的内容。如今他已被我老爸说服,认为凶手是个性变态分子,所以他渴望弄清楚与性变态有关的一切。至于人格是在童年形成的,还是延续到青少年期,在他看来对破案无关紧要。
“好的。”老爸好脾气地冲他点了点头。“不过,请允许我在先前那个话题上稍事发挥一下。我们可以把弗洛伊德的理论与我们的常识结合起来判断。你们想啊,如果你从小受到的教育不适当,那么你的理性,也就是自我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你的道德良知,也就是超我就不可能很好地培养起来,所以你的心理结构必然是失衡的,或者说是不稳定的。这类人抗压能力通常都比较差,在承受超常的压力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产生心理异常。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遭受较大的情绪打击或精神创伤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焦虑……”
“什么是焦虑?”魏河舟天真地问道。
“这都不懂?就是紧张、着急、恐惧之类的情绪啊!”张晓书不耐烦道。
见魏老弟仍旧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我老爸挥了挥手道:“就是这么回事。”
杨建平递了支烟给魏河舟,柔性地阻止了他继续犯傻。
二十八章 业余侦探对凶手心理的描绘(三)
更新时间2012…12…30 10:30:56 字数:3109
我老爸清了清嗓子,重新拾起被打断的话头。
“为了减轻或者消除由于焦虑所带来的精神痛苦,这时人们会下意识地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老爸扫了众人一眼道,“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遭受情绪打击的经历,说说看,这时你们会怎么做?”
杨建平不假思索道:“男人们多半会喝个酩酊大醉,女人们多半会哭得天昏地暗。”
我老爸满意地搓着手。“不错,一下举出了两种防御措施。喝酒是为了麻痹自己,把痛苦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无意识之中;号啕大哭被心理学家视为倒退行为,倒退回早期的幼稚阶段。”
邝路明指着魏河舟,“这小子在单位受了气,总是跑回宿舍来骂骂咧咧,或者摔东西出气。”
我老爸笑望着满面通红的魏河舟,说道:“这叫做转移作用,把冲动从具有权威性的人身上转移到威胁性较小的人或物上面。”
章树理虽然从来没有跟何赛姣发生过正面冲突,但内心里对她十分厌恶,说到邪恶的人与事,总忘不了把她带出来。
“那个‘母大虫’,她每次干了坏事、做了错事,总是要找出一大堆的借口。仓库管理混乱,那都是别人弄乱的;台账建得一塌糊涂,却怨东西太多;偷吃别人的东西,还振振有词地说放在公共场所的东西人人都可以拿;明明错在自己,却总是强词夺理,大吵大闹……你说,她这算什么措施?”
老爸点头道:“这叫合理化作用,为自己的行为找自欺欺人的借口。”
张晓书望着漆黑的夜空,用略带伤感的语调说道:“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受到刺激而……遁入空门。他这叫什么行为呢?”
“这叫抵消作用,用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啊,大家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人们用以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求得内心平衡的心理防御机制,但都是回避现实,所以都属于消极的措施。还有一些积极的措施。比如说受挫后发奋读书;把内心的暴力冲动转化为体育竞技等等……”
“你说的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什么的,既然人人都在应用,难道人人都存在心理障碍?”贺章林疑惑道。
我老爸笑道:“问题不在于防御机制,而在于应用防御机制的人。防御机制被用来应付焦虑、内疚、害羞等情感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的人勇于面对现实,不会总是采取回避的办法。心理结构不稳定或不健康的人,自我或超我的力量不够强大,往往过度焦虑,这妨碍个人正确评价现实情境,无法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而且总是采取回避消极的应对策略。当你过度应用某种防御措施时,将会导致自我的力量衰退,失去控制本我的能力,结果常常引起心理异常和人格缺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