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全相反。谈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自然以对的意义了。
明知会让对方不舒服,却敢于提出忠告或建言是需要勇气的。如果你晓得主管或前辈是基于善意,才勇于提出忠告、建议甚至斥责,就不应该生气,而且还必须心怀“感谢”。
不过也可能会遭遇怀有恶意的前辈存心刁难,或是吸引一些故意挑起人们之间纷争的麻烦制造者加入,这时你就必须要特别注意了。
这些人往往戴着一张“伪善的面具”,自始至终都没安好心眼。
所以与人交往时,必须充分掌握该人的用心,并认清他的真面目。
在笔者的经验里,几乎没有百分之百的“恶人”。可能原先是个好人,不过因为立场的关系,不得已才做出坏事;也有脆弱不堪的人,因为情势所逼而偏离正道。如果我们和这些人一样,难免要上演“狐狸”的糊涂剧,所以自然以对是很重要的。
为了度过愉快的每一天,大家应该感谢那些照顾自己的人,学习他美好的一面,并且坚持善意与之交往。
不过你必须界定出“无法退让”的底线,因为此时的“严守分界”比什么都重要。
尤其在现今的职场上,EQ的高低非常重要,有些人年纪虽大,但EQ却极低,使人厌恶,并且做起事来诸多不顺。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就是由一个人的EQ程度所决定,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往往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因此人际关系很差,但却不知反省自己,反而一味地怪罪他人,这种态度实在不可取,需要好好改进;相对地有些主管在统率下属时,手段也是非常失败,因此引起下属的愤怒,这些都是EQ低下的事例。要知道根据国外的调查,有时在单位中的升迁或贬职,往往人际关系的好坏比能力的高低所占有的比例还大,因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怎能不引以为鉴。
3。多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
“反面教材”是你的反向动力
上一节我们谈的是“重视人们美好的一面而生活”,这个意思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味道。
前面也提过“寻找榜样,并向他学习”,如果将范围扩大,即使身旁最平凡无奇的人,也有美好的一面值得学习。就算是讨厌的家伙,如果仔佃一看,倒也有可取之处,如此一来,就没有值得憎恶的人了。
当你眼中以看到人们美好的一面为乐,就很容易生活下去了。
然而世上难免会有恶劣难缠的家伙,也有平常一副无所谓,但到“紧要关头却不肯通融”的人。
这个时候,也要看他的优点,而非缺点吗?
答案是:不。我认为此时的你应该活用他?将他视为你的反面教材。
换言之,你可以用“我绝对不要成为像他这样的人”、“那一点绝对不学他”的誓言来激励自己。
有趣的是世间有许多没什么能力的父母,总能教养出优秀的子女,而优秀的父母往往养育出没什么出息的子女,因此不要以为自己的身份高贵,下一代就一定优秀,也不要因为自己身份卑微就认定下一代一定失败,俗语不是说“歹竹出好笋”吗?
但在遗传与环境方面,身为优秀人士的子女确实比较有利。
难道说,身为父母亲能力不佳的子女就没救了吗?没错,这的确是个障碍。然而前面我们曾经说过,问题是在于你本身介不介意这种障碍。其实就整体社会而言,身处过于优越的环境,反倒有教养出懦弱孩子的危险。因为太过宠爱的孩子,反而好像“温室中的花朵”一般禁不起外界的风吹雨打。所以,即使你生长在严苛的环境下,也不必感叹自己的身世。因为从小就必须独立自主,长大后反而因此容易成功。这不是原则论,也不是安慰的话,事实就是如此,不信你可以看看你周围人们的情形。
关于那些与你没有血缘关系的职场上的主管或同事也一样,不必感叹或操心“没有好主管、好同事可以照应自己”。事实上当我自己发现没有主管、同事罩我的时候,我曾很认真地担心:“在这么恶劣环境下,我会不会受到旁人的不良影响?”然后心情恶劣地度过每一天,常常感叹自己的背景不如人;换句话说,当时是保持着“杞人忧天的心态。”
今日的辛苦将是明日的收获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有多肤浅。没错,有好主管、好前辈、好同事的照应,让自己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地度过,当然很棒;但是世界上有这么理想的环境吗?恐怕少之又少吧!即使真的有,那些生活在理想的环境的好命人,总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