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页)
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实行官兵一致、军队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坚持对高中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发挥政治工作者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等,一系列政治工作的原则、制度和措施。50多年来建军的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政治工作,才能保证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的重要论述,武装全军,凝聚军心;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坚持用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军队的贯彻执行,保证军队内部和外部的团结,保证指战员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保证作战建军等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
。 想看书来
结 束 语(3)
跨入21世纪后,人民解放军正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紧密联系干部战士的思想实际,开展“四个教育”,深入学习“###”思想,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道德上的纯洁性,为人民解放军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发挥政治优势,经受住和平环境下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保证。
第五,必须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加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决定的。人民军队创建之初,力量非常弱小,在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强大的国防军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化战争不相适应的矛盾。无论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是同面临的主要对手相比,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现代化问题。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前期,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确立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总任务。在此方针指导下,50年代在陆军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等军兵种领导机关及其所属部队,逐步完成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的历史性转变。60年代中期第二炮兵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新的兵种,是军队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与此同时,国家逐步建成了国防工业体系,部队的武器装备迅速发展。通过进口、仿制和自行研制,全军装备实现了制式化、国产化。60年代中期试验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中程运载火箭,打破了国际上的核垄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整体能力,全军在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上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常规武器和战略武器的发展,都取得重大进展。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人民解放军的整体实力,为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不仅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科学的编制体制,而且要有高素质的人。武器装备,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武器技术落后就意味着被动挨打。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必须跟踪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实行跨越式的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有选择地引进关键装备技术;重点发展装备,集中力量发展“杀手锏”。编制体制,是实现人和武器结合的组织形式,是有效发挥军队战斗力的组织基础。实现部队编制体制现代化,减少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高军队的合成程度。建立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使人民解放军建设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的方向发展。军事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决定因素,培养造就大批现代化的军事人才,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根据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造就人才。把教育训练切实提到战略地位,培养驾驭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军事人才。军队建设现代化,包括军事理论现代化。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根据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现代技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