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4/4 页)
冀北黄巾败亡于长安,率残部两千余人向东逃,在经过陈留时,陈留太守曹操得知,为免冀北黄巾残部入郡扰民,便亲率三千精兵,并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等大将,大败冀北黄巾。
见前无去路,张素素无可奈何,只得中途折道走谯郡,想顺颍水南下,随即转走寿春、徐州,最后迂回至青州,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当她来到安风津一带时,却遭到了寿春太守袁术的攻击,以至于张素素渡颍水到下蔡地域时,身旁竟然只有区区三、四百黄巾相随。
--初平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颍川--
据得知张素素败亡长安、准备投奔青州已有六、七日,虽说在徐和的连番相劝下陈蓦依然没有松口说要相助黄巾,但是心底下,他却非常担忧张素素的安危。
其实到了这会,陈蓦也想明白了,终究是天命难违,早在颍川黄巾全军覆没于长社时,就注定黄巾终究无法形成气候,更别说历史中早已写明了黄巾的结局。
“素素一定很不甘心……”
坐在屋外的木阶上,陈蓦喃喃说道。
在他身旁,唐馨儿幽幽叹了口气,犹豫一下,坐在陈蓦身旁,低声说道,“大汉自高祖斩白蛇起义,立国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载,根深蒂固,就连街头巷尾的小儿都知炎刘正统,眼下虽说大汉萎靡不振、皇权旁落,然天下仍有无数世家、豪门倾慕汉室……何进、董卓,此二人皆曾权倾朝野,把持朝纲,难道他二人便当真没有丝毫不臣之心?以妾身看来未必,只因天下百姓食炎刘米粮已久,大汉根深蒂固,难以动摇,倘若当真有人行不义之事,天下必群起而攻之,或为私心,或为大义。
倘若在一年之前,天下百姓皆恨朝廷苛刻,那时黄巾若能顺利攻破汜水关,抵达雒阳,或许便能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然而,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倘若黄巾侥幸成事,夫君不妨猜测,天下各地刺史、太守,会有几路起兵征讨?
再者,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