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赵本山的一种托词。还是另一位官员给了该记者一个答复,那就是“赵本山这次是给央视出了一个大难题”。
这件事发生后,如果小品因为格调低不能上春晚的话,很多观众会认为是央视*他,将背负恶名。上春晚,皆大欢喜,央视有度量;不上的话,问题就大了,不管央视给出什么理由,观众都会和这次的事件联系起来。所以,对央视来说,赵本山的节目已经是只能上不能下了。这让央视骑虎难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1994年,赵本山携小品《儿子大了》,进京赶考。截至这年赵本山已经参加过四次春晚了。去的那天*的审查已经结束。于是,他在一家咖啡厅里加演。赵本山演一个进城老农,穿着皮袄、背着行李,十来位导演组成员团团围坐,没有一丝笑意地看完了他的表演,当时赵本山的搭档是范伟。那是范伟第一次进央视,他回忆道:“小品没观众特难受,大家审视着你,笑是气场,大家都不乐,互相传染,我扑哧乐了也很唐突,越演越紧。时间一点点走着,我们也一点点从希望到绝望。”节目演完了,他们通身大汗,文艺部主任邹友开说:“够戗,回去吧。”
后来赵本山也说,这件事“也特别教育了”他,演员架子再大,最牛的也还是央视导演。
再说说央视和赵本山之间的关系,赵本山的《刘老根》是央视投资的,赵本山称自己就是一个打工仔,是央视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当导演的甜头。可正当老百姓期待着后几部时,他却停拍了,自己投钱单干起了《马大帅》,还投奔了新“东家”。
其实,最初有记者采访到,《马大帅》是要在央视播出的,并被安排在正月十五前后播出,有关方面还高兴地说,猴年春节被赵本山给霸占了,因为他的小品要在央视春晚唱主角,他的贺岁电视剧《马大帅》也要带领观众喜庆过年。可随着他“炮轰”央视事件的发生,《马大帅》与央视擦肩而过。有《刘老根》的先例,赵本山的电视剧根本不愁卖,很多地方电视台便开始疯抢这部被央视“遗弃”的电视剧,甚至为此放弃了原本打算在春节期间播出的《天龙八部》等热门剧集。
明明有收视率,但还是被央视“遗弃”,有人猜测这事跟“炮轰”央视有关,但赵本山面对记者的提问却说:“哎呀,别老整这个话题了。央视和我一直是合作伙伴,我们的关系很好,央视不买戏就算了,我也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我这部戏就是要走市场,央视给价合适,我们就卖,不合适,我就卖给别的频道。”他还说:“谁说我拍的剧本就非得在央视一套播?老百姓老把央视整得像领导,不在央视播就出大事。央视其实就是媒体,我算个体户,央视对我很好了。”
自己是个体户,央视是媒体而不是领导,他这句话给足了央视面子,也给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位。
虽然央视不是领导,赵本山也曾几次发誓不上春晚,但他却一直没有不拿春晚当回事。也就是说,有些时候央视不拿赵本山当盘菜,但他却拿央视当鱼翅。相反,他对待春晚的演出一直都是尽心尽力,这点和很多明星不同。为徒弟被轰下台抱不平也是在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发生的,央视的行为本身也值得反思。
央视的前身是老北京电视台。有人说,央视的意义就在于“中央”两字,这是中国特色的权力象征。当然,央视也充分利用了这个象征,比如它不仅在中国传媒中处于绝对的地位,国内任何一家地方电视台都无法跟它相提并论;它可以要求各级地方台、各级演艺机构提供最好、最棒的人才和物流;它还拥有明星星途的*大权。只有赵本山偶尔出来说几句话,即使有错,但勇气可嘉,值得佩服。如果央视因此要*他,不仅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全国的电视观众也不会答应。
第四章 农民本色赵本山(1)
陈鲁豫在节目《背后的故事》里采访赵本山,小沈阳和王小利两位徒弟也一并接受访问。在谈及日常生活习惯时,陈鲁豫突然问赵本山的两位徒弟:“赵本山平常有什么缺点?”
王小利想了想,说没什么缺点。赵本山摇摇头笑着说:“看来还是我自己了解自己啊。”
小沈阳接口说:“如果要说缺点,我倒是发现师傅的一个‘坏习惯’——他吃饭喜欢掉饭粒儿!”听到这一席话,全场顿时爆笑如雷。
原来,赵本山从小生活在农村,吃饭时不大讲究,而且小时候常常吃不饱,所以狼吞虎咽,常常有饭粒从饭碗里撒出来,掉在桌子上、衣服上、鞋子上。这一解释让赵本山自己也笑了起来。
因为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赵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