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孙为民认真的听着老胡的说法等老胡说完,他才开口解释道“空穴来风必有因,这曹操是何人?不说他盗墓无数早已熟知“盗斗”的路数,单说他雄霸天下扫荡中原之才又有几人能比?可以说曹操是个精明人,兵不厌诈的道理他玩的比谁都多。我看曹操的阴宅即便不在河底,但也和漳河脱了不了关系,后人寻不到只是不得其门而已”
老胡让孙为民说的也开始动摇了,思量了半天请教道“那依你看曹操的墓怎么才能进的去?”
说到这里,孙为民也不知道怎么说好了,他也只是猜测出个大概,具体情况就不得知了,其实在北京窝冬的时候,他就没少考虑这问题。《聊斋志异》中曾有一篇曹操冢记到“许城外有条河,河水非常汹涌,靠近崖边,幽黯深邃。盛夏的时候,有人在河里洗澡,忽然若被刀斧砍了一样,尸体断裂浮出水面;后来有一个人也是这样。辗转相传,都非常惊讶,觉得怪异。县令听说后,派遣很多人截断上游水流,使河水枯竭。看见崖下有一个很深的洞,里面放置着转轮,轮上面排着利刃,像霜一样明亮。把轮去掉,进入洞中,里面有一块小碑,上面的字都是汉篆体字。仔细看,是曹操的墓,人们破开他的棺木,扔了他的骸骨,所殉葬的金子和宝物都被大家取走了”说的就是曹操墓,虽然这只是蒲松龄杜撰出来娱乐后人的,但蒲松龄写书也不可能是毫无根据完全编造,他定是寻乡问里,收集整理出来的。以此推断这漳河下定有文章。
孙为民整理着思绪,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告诉了老胡几人,几人一听都觉得有些道理,但现在毕竟不是考虑的时候,眼下还有个“大金包”等着他们呢,大家只好先撂下曹操,专心干活,老胡也说了“曹操他也搬不了家,让他先等等吧,反正离解放他的日子不远了,先锻炼队伍要紧”这锻炼队伍,当然就是摸眼前着个“大金包”了。
当下四人也没了废话,继续忙起来,天大黑的时候就挖到了“黄肠题凑”,果如老胡所料是座汉墓,而且还不是一般的。
所谓“黄肠”指堆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题凑”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和梓宫、便房等构成了汉代帝王的专用葬制,而其他的皇亲国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经过天子的特赐才可享用。挖出这东西,也预示着挖到了宝,四个人都是高兴不得了。
刨开“黄肠”已是子时了,老胡也爬了上来,刚挖开的阴宅必须先放气,上千年的尸气,腐气不放出来,人下去可受不了。听老胡说盗洞的位置找的不好,正好刨在了墓道上。
墓道作为修建时的运输通道和殉葬车马的地方,从商周到汉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为四条,分别贯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官员和百姓的墓道为一条或两条,阴宅封土后也随之添埋。多是在北起甬道(连接墓室的通道)与墓室相连。四人开挖的时候就是从北下手,本想直接刨进墓室,没想挖到了甬道,看来事情有点麻烦。重刨到也可以,但几人觉得没那必要,既然这样了就走大门进去,正大光明的盗一回斗。
正文 第十三章 开门
(更新时间:2007…5…17 1:07:00 本章字数:3232)
等气放的差不多了,老胡在前开路,其他人依次跟上爬了进去,由于挖的时候比较着急,盗洞不是很宽绰,也只能爬着进了。等下到甬道的时候四个人都难免蹭了一身土,样子很狼狈,王胖子更是在爬黄肠的时候刮破了裤子,屁股上的三角口子虽然不大,但一样出卖了他,大红衬裤都露在了外面,老胡同志拿电筒一照,又开始耍笑起王胖子,幸灾乐祸道“我说胖子啊,你多大的人了,还穿红衬裤,我不是和你说了吗,大粽子不怕这”
这时候的王胖子可没心情和老胡斗嘴,他可惦记着发财的事呢,理也没理老胡,而是点起根蜡烛让金大牙拿上。这是为了看墓室里的氧气,蜡烛要是不旺就说明氧气不足,那人待着就有危险。不过今天看来运气还可以,火头着的不错,几人一看既然没有让憋死的危险,就开始打量起甬道来。
好家伙,足有六七宽,近三米高,都是黄肠包裹,柏树都是头朝里四四方方的如砖石般码放着,很整齐使得甬道看起来很像样子。但甬道中并没有什么东西,看来殉葬的马车是埋在了下面,对这东西几个人可没兴趣,大不说,挖起来也麻烦,几个人可没到穷疯了的地步,打起搬马车的主意。
甬道都有坡度的,向下的一方就是墓室,几个人也没停留向下而去,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