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4/4 页)
么亮点的故事。
不过虽然整个故事走向没什么亮点,但是毕竟还是要看这个新人作者在细节上的把握能力。如果叙述能力优秀的话,作者可以把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讲的很吸引人,这也就是大师级作者和普通作者之间的区别。
徐晓燕翻开稿子的正文,她快速扫过前几页,没什么亮点。一个叫做余则成的国民党被派去执行诛杀叛徒的工作而已。但是等到她看到余则成因为女朋友左蓝的关系而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她小惊喜了下。这种写法虽然不是那么“正经”,但是处理的好像挺可信的?
她以前听她外公说过,老爷子当年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兵,后来当了逃兵以后只是为了共产党军队的一碗面条就加入了解放军
她现在觉得手中的《潜伏》开始有点亮点了,她继续看下去,等她看到余则成到了军统天津站,然后组织上派来了一个叫做翠平的很“二”的女人后,徐晓燕开始觉得这书搞不好有戏。
这个翠平出来以后,明显就是一个为了喜剧色彩而创作的角色。这个练过功夫、枪法如神的翠平土到掉渣,不讲卫生,不会用马桶,不适应吃西餐、打麻将的官太太生活,还强烈要求离开,二人在生活细节和性格上也冲突不断。
光是这样的套路,徐晓燕就觉得像是游刃有余的大师出品,但是明明这个“郭敬明”又是个新人,再加上之前的沈红星也很给力,难道这年头的新人都这么强力?
随着情节渐渐展开,徐晓燕看到1946年1月,国共双方开始“军调”。余则成发现中共派来的军调人员中竟然有左蓝。余则成把军统在中共代表身边布下的监视特务名单交给左蓝,并公之于众,首战告捷。
这个时候徐晓燕渐渐发现了《潜伏》中的另一个亮点,这就是办公室政治。书里开始渐渐展示老谋深算的吴站长的种种心机。
这个年代能这么光明正大把办公室政治写在小说里的作品不多,看到这里徐晓燕甚至觉得这个叫“郭敬明”的作者肯定是个40、50岁的中年人,他带着大半辈子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写下这么真实的情节吧?
接下来小说中左蓝和马奎互射身亡,左蓝的牺牲让翠平第一次看到地下斗争的残酷,开始慢慢理解余则成的潜伏工作,两人渐渐有了默契。李涯出于私怨找余则成一同对付陆桥山,而余则成则利用这个机会几经争斗,陆桥山被迫调走,余则成晋升为天津站副站长。
徐晓燕看到这里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