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柳杉,几人环抱的树干拔地而起,宽阔的树冠托举云天,前面就是古朴幽静的寺院了。坐北朝南,四四方方,门口上檐书有‘昭明院’几个字,丰神俊秀,名家手笔。旁边天然的有块光洁而硕大的巨石巍立,显示了天地的鬼斧神工。巨石上方岩体略突为御印手柄,整块巨石相传为昭明太子之王印,故称“御印石”,御印石北侧现建有雕龙八角石亭,名“御印亭”。
昭明院不大,中间是大殿,左右是厢房,大殿的中央塑着昭明太子像,像前有蒲垫和贡桌,贡桌上还有未燃尽的残香剩烛。大殿柱子上刻有一副对联,上书“武林于此山所发源,毓秀钟灵,万壑回环开净域;宏愿与文殊同坚忍,降魔护道,三洲扫荡仗神威”。这里既是寺院也是书院,还有练武校场。羽少静立在昭明像前,面对古贤,作为书香门第的读书人,羽少恭敬虔诚的点燃了三炷清香。
除了羽少其他人并不了解昭明太子是何许人也,看到大家有些纳闷,羽少给他们介绍道:“昭明太子名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系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于齐中兴元年生于襄阳。当年天下大势纷纷,南朝由萧道成建立齐后,经过风风雨雨,传到最后一个皇帝东昏侯萧宝卷,此时国祚危机初现,加上萧宝卷倒行逆施、行为无常,诛杀功臣重臣无数,引起朝中重臣和皇族的极度恐惧。随着兄萧懿被害,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叛,永元三年十二月斩东昏侯,入建康,拥戴萧宝融为帝。天监元年,自立为帝,是为梁武帝,同年十一月立萧统为皇太子。萧统一生都是作为皇太子度过的,梁武帝萧衍文才武略,建康长寿,长时间处于处于东宫。昭明太子因避谗而隐居大盘山,萧统尽管生前未曾入继大统,但卒后两次被追尊为帝,观其一生,主要年轻的时候爱好文学,集合文人墨客,编著文集,著述文章,整理佛教经典,金刚经分节系昭明太子所为。此人早慧孝谨,文采千古,学识渊博,成就斐然。而且爱民如子,亲自安置送粮赈灾,可惜死在梁武帝之前,英年早逝,梁武帝亲至东宫凭吊,“临哭尽哀,诏敛以衮冕。谥曰昭明。”世称昭明太子。生前“仁德素著”,颇得民望,卒后举国悲哀,“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表达了对他的哀思。”
羽少一番长篇大论,听得厉海和诸葛枫云里雾里,虽然两人也是颇有机智,却对文人墨客的传说索然无味。倒是俞嫣和沈冰听得津津有味,暗中夸奖羽少满腹诗书,说起来头头是道,终究是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不去考取功名而流落江湖,替他有些惋惜。可不知羽少才子**,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只是生而聪颖,爱好诗书。放荡不羁的生活才是羽少所向往的,倒是欣赏萧统贵为太子,喜欢游山玩水,隐居世外,结交的是文人墨客,倒也逍遥自在。
厉海和诸葛枫对着那副对联若有所思,羽少继续在俞嫣和沈冰面前卖弄文采。
“当然我更是喜欢昭明太子的人才**,是个不避世俗的痴情才子。”
“哦,羽子哥说说这个。”沈冰对懵懂的情爱之说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听,俞嫣也是很期待才子佳人的传说,它自己就是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当然更喜欢听些风月故事。
“当时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顾山兴建的是‘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太子萧统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精心修编文选。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的,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跟踪到草庵,又就释家经义深淡而不舍,以后多次去草庵谈情说爱,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尼姑相思成疾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大明初立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枝,一直长到现在,犹如虬龙老树了。”
羽少一番引经据典,引来了寺中一帮出家人在旁倾听,连寺中主持也在含笑点头。
羽少看到主持来了,就上前问候道:“大师,冒昧打扰了,在下和几位朋友游山玩水,不觉来到你这清修之地,如有得罪还望海涵。”
“哦,贫僧法号宏泉,欢迎各位光临寒寺,听了公子一番高论,倒是比贫僧看得清楚,公子眉宇开阔禅机透彻,颇有悟性。”宏泉大师说道。
羽少回道:“多谢大师夸奖,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