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张非不解:“一会儿她就回来了,几件衣服而已不用我去接了。”
大荣把水吐出去,嘴角还都是泡沫,抢着就问:“你不知道今天是姑娘节?你们家有女的得去接溪边接她回来。”
张非这才想起来了,以前是有那么一天老爸会叫张非去把小云从溪边接回来的,还要做好吃的。当然张非只知道那是一个节日,村里面的习俗,因为这件事情张非还有一段时间挺有意见的,因为他长这么大就只有“出花园”(农村十五岁少男少女的“成人礼”,在这一天会得到新衣服、新书新笔,要请亲戚朋友过来吃一顿)的时候有过好的待遇,而小云每年都能有那么好的待遇。不过到后来张非离开村子以后就再也没为小云过过姑娘节了。
为了弥补这种遗憾,张非站起来准备去溪边接小云回来。起步时又想起什么,就问:“今天是几号?”
大小荣还没回答,他们的母亲秀花正好出来就接了话:“六月六,做大舅。你得买好吃的给小云吃,今天得听她的话。”
张非这才明白过来,农历六月六本来不叫“姑娘节”,而是“姑姑节”,是为出嫁的女儿过的节,这一天得把出嫁的女儿请回家来,当然还有女婿,得用好饭好菜招呼以促进双方的关系,但这种传统传到了景坑就变了,照顾到那些还没嫁出去的小姑娘,或者是对女权的尊重,在这里只要是女儿,这一天都得让家人接回去过“姑娘节”——当然一直到这个女的没有了家人或者自己的女儿出嫁。
小荣说:“妈,我们今天吃什么?”
秀花就笑了:“你们两个都是男的,过什么姑娘节?今天我跟你爸去你外婆家过,家里面野猪肉还没吃完,自己弄去。”
小荣就抗议了:“为什么不把我们带上,你们两个去吃好吃的……”
“你妈我天天给你们做饭,一年就这么一天,自己不会做啊?我也要去做一回女儿,让人做好了饭等着吃!”
大小荣就都嘟起了嘴,一句话说不出来。
张非笑笑,一路向溪边走。
前面说过,村里有两条溪,一条从东南方向流过来叫东门溪,这条比较小一点,水面只有三米左右宽,另一条从西南方面流过来,这条溪水流大一些,水面有五六米之宽,水量也大,直接就叫做洗衣溪,因为有太多人在这条溪里洗衣服。两条溪汇到一起叫做三角溪,才流到水吼去。张非他们这一带的村民多半是在旧小学后面洗的衣服,所以他一种向旧小学走。
路上已经有一些小孩子提着姐姐或者妹妹的衣服往村里回了。有一个小屁孩子看样子不过七八岁,提着一桶衣服几乎是拖着走的。他身后的姐姐看不下去要帮他,他居然说:“今天我是大舅子,得我来提!”
张非听了这话忍不住就笑了,他觉得这一幕很亲切。
走到旧小学后面的溪边,看下去一片花花绿绿全是女人。当然都是未婚的少女,已婚的今天都不出来凑热闹了,呆在家里等娘家人来接。张非记得上次看到这种全村少女大集合的时间至少是八年前了,现在有幸再看一眼,着实幸福。虽说村里的姑娘长相算得上美女的并不多,可几百号少女集中在一起也着实让人心动——当然此时的张非并没有把自己大学时的场景拿出来对比,他读的是师范大学,学校里面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走在路上总要专注地寻找才能看到别的男生,而一开始张非还很惊恐,他压根就没见过那么多女生,也没有被女生淹没的经历。不过眼前的情况跟大学里面不一样,这里是村里,而不是大学。
张非站在路边看下去,溪流比路面要低两米多,这是怕发大水一下把村子都淹了。所以在路边下去有那么一段石阶,走到石阶下去就是一段宽两米左右长约五十米的石板路,说是路也是堤岸,水离路面不过半尺,少女们蹲在石板上洗衣服,一伸手就能把衣服放到清澈的溪水里冲掉泡沫。如果水位低的时候就会有些没位置的人便站在及膝深的溪里,把溪里的石头当作搓板。显然今天的水比较深一点(夏天的水位都比较深),没有站在溪里洗。石板路后面是旧小学高出两三米的地基,也算是围墙了,上面种着一排木疙瘩树,齐齐的伸向溪面上,就算是正午太阳也晒不到下面的石板路。所以这里就成了小孩子们玩水的好去处——当然只限于十二岁以下——因为水不深。
张非努力地想在人群中找出小云,可是找了半天硬是没找到,不是张非眼神不好,而是少女们大多蹲着,很多都是背对张非,而且他记得早上小云穿的是白衬衣,可这里一看过去白花一片很多白衬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