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谈领军布阵之道,竟也颇有些精辟的见解。萧问天见他小小年纪就有这番见识和胸襟,不禁大为赞叹,竟欣然同意收他为徒。
为了这个徒儿,他甚至一改漂泊不定的性子,在京中长住了下来。以前欧阳逍只是隔三岔五从宫中偷溜出来向他请教,后来有了自己的府第,萧问天也跟着住进了睿王府,将一身所学悉心传授于他。
这世上见过萧问天的人不多,旁人只道他是睿王的幕僚,一个饱学的儒生,再也不会想到他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问天先生。
欧阳逍年纪渐长,经常被派往外地,但每次回来,总会去拜见萧问天,聆听先生的教诲。这次回来,听人说先生又云游去了,正不知何时才能见着,没想到他倒这么快就回来了。
一见先生,便如同见到慈父一般,欧阳逍喜出望外,忙将他迎进书房:“先生怎么回来得这样巧,竟像算准弟子已经到京似的。”
萧问天捋须微笑:“为师昨日夜观星象,见你那颗主星有往京城偏移的迹象,就推测你大概已经回京了。”
欧阳逍叹服不已:“先生观天象测人事的本领,弟子就怎么也学不会。”
萧问天傲然道:“我的徒儿自然要学那问鼎九州的本事,这些个雕虫小技,会不会又有什么要紧?”
这时丫环奉上茶来,欧阳逍便不再多言,端过一盏,却是“君山银针”,轻雾袅袅,香气清高。低头啜饮,滚热的茶汤入口,味醇甘爽,在舌尖上弥漫了幽幽的茶香。
他定了定神,将昨日与父皇的谈话一五一十地详述一遍。萧问天听罢,微微一笑,故意问:“皇上有意立你为储君,你为何要推辞?”
“我刚一回宫,父皇就提起此事,当以试探的成分居多。即使父皇真有此意,我若表现得过于急切,只怕反会招惹他的怀疑,不如以退为进。更何况——”欧阳逍放下茶杯,正色道,“先生难道忘了前朝的事么?先皇宠信容妃,力排众议,立了她的儿子为太子。然而他刚一去世,皇后就与几位重臣联合,囚禁了太子,拥立皇后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皇为帝。太子写下退位诏书后,不久就服毒自尽,太子妃也自缢殉节。他们的一对儿女被乳母抱走,至今下落不明。如果我贸然答应父皇,过早成为储君,难保不会重蹈前朝太子的覆辙。”
他的目光变得深不可测,声音也渐渐透出一股凉意。前朝太子的悲惨下场,一直是宫中不可触及的禁忌。还在年幼时,他便从宫人们私底下零星的交谈中,从父皇偶尔泄露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了事情的真相。从知情者惶恐躲闪的目光中,他看到了对这个黑暗宫廷的畏惧,对不可知命运的屈从。
纵使如太子般高高在上,也会从云端摔下来,摔得粉碎。皇帝的宠爱、高贵的身份、显赫的地位,都是靠不住的镜花水月,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身的强大。小时候,他也曾同情过那位可怜的太子,然而现在,这个故事带给他的却只有警戒,身在宫中,若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又有何资格君临天下?
萧问天直直望进他眼中,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便问:“你可知前朝太子败在何处?”
“他的太子之位只维系在皇帝的宠爱上,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稳固势力,一但皇帝这座靠山倒了,他的地位自然就不保,所以——”他黑眸异芒闪动,掷地有声地道,“如果实力不够,储君之位不过就是个箭靶,但若有了足够强大的力量,即使不被立为储君,这皇位也迟早是我囊中之物!”
他这番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萧问天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微微颔首,端起手边的茶盏,品了一口,赞道:“好茶!”低头细看盏中茶叶,一根根长短均匀,色泽鲜亮,形如银针,簇立杯底,不觉笑道:“这‘君山银针’,文人赞叹如‘雨后春笋’,艺人视之谓‘金菊怒放’,军人偏说是‘刀枪林立’,果然各尽其妙。”
欧阳逍见先生突然说起茶来,正不解何意,就听他话锋一转:“皇上出兵北越一事,你怎么看?”
月满天下 第二卷 宫闱惊变 第75章 策论
章节字数:1734 更新时间:09…10…31 21:30
欧阳逍早在琢磨此事,当下便道出心中所思:“弟子在北越收集的消息表明,北越王轩辕熙早有一统天下的野心。此次派奸细深入我朝,正是为他日大举入侵作准备,若我们还不及早行动,便会陷入困境。当今之计,唯有先发制人,方为上策!”
萧问天缓缓点头,叹道:“看来此仗在所难免,依你之见,东煌可有胜算?”
“当今天下,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