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求活着如何昂首阔步人生,使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十)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①,则不歌。(《述而》第七·九)
章旨
记孔子吊丧尽哀之至情。
注释
① 哭指吊丧哭泣。
析论
本章记录了孔子发自内心的哀戚之情,及真诚的同情心。孔子在正有丧事的人身边进食,因为哀伤气氛的感染,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所以食不甘美,未曾吃饱。孔子平时弦歌不辍,但于这一天吊过丧,因余哀未忘,萦萦于怀,便没有心情唱歌。孔子对生活中悲欢情绪的节制调和,总是入情入理,自自然然体现仁者胸怀。
现代人办丧事,往往大肆铺张,甚至歌舞助兴、花车表演,而吊丧的人更是宾客喧哗,忘记哀戚,这实在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也是对生者的一大讽刺。本章对于那些不懂表示哀戚沉痛之意,反而嘻笑歌舞以取乐的人来说,应具有鞭策、启迪作用,值得人们借鉴。
(十一)
厩①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第一○·一二)
章旨
记孔子对人命的重视。
注释
① 厩音jiù,马房。
析论
孔子学说以“仁”为本,所谓“仁者爱人”,这一个“仁”字,不但屡见于孔子言论当中,也经常在生活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伤人乎?”这句话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孔子仁者的形象。马房失火,孔子退朝回来,乍听之下,第一个反应是:有无人员伤亡。可见他重视人的生命甚于物的价值。宋儒朱熹注解说:“非不爱马,然恐伤人之意多,故未暇问。”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论语卷·论人(10)
这一章所阐述的道理,其实不难懂,一般人也都同意朱子的看法,认为孔子问人不问马是对的。但是有多少人肯知而能行呢?比如说两车相撞,我们是先关心自己的车子撞坏了没?还是有无人员受伤?车房起火了,是先问烧到自己的车没有?还是先问烧到人没有?有人对爱车侍候得无微不至,又擦洗、又打蜡,对自己的亲人却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省的。
虽然这些“问马不问人”的现象令人难过,但也有不少人胸怀仁心,如消防队员之冲入火场救人,真正体现了孔子这种“问人不问马”的精神,在逐渐物化的今日社会,予人无限温馨。
问题与讨论
1。 读了以上各章,你对孔子的为人是不是有较清楚的认识?请运用一二百字的篇幅,写出你心目中的孔子。
2。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话在今日还有什么样的意义?请试加探讨。
3。 孔子是位重视客观、实事求是,并且有仁心的人,请就本单元所述,引述《论语》中的章句加以印证、说明。
4。 试从《颜渊》、《季路侍》这一章中辨别孔子师生三人的抱负。
三、孔子自述
本单元所选各章,是孔子自我的评述。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日常生活非常简单朴素,安贫乐道;怀才待用,崇敬周公;好学不倦,立说谨严;慨叹大道未行,但不怨天、不尤人等,这些美德,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
(一)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而枕之②,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述而》第七·一五)
章旨
孔子自述安贫乐道。
注释
① 饭疏食吃粗劣的食物。饭,吃,动词。疏食,粗食。
② 曲肱而枕之弯曲手臂当枕头而睡。肱,音gōng,上臂,此指手臂。枕,音zhèn,动词。
③ 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飘浮之云,喻无动于心。
析论
富贵是大部分人向往追求的,本来追求富贵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人也往往可以造成积极奋发的动力,可是追求的方法不正当,就不应该了。
如果用不当的方法得到富贵,一则内心不安,二则这富贵不一定能永久保住。有些横财,常是怎么得来,就怎么失去。同时为了保护既得的富贵,天天不安,如此则不如安贫乐道,过得舒坦踏实。
本文上半段孔子自言安贫乐道,下半段自言不羡慕不正当得到的富贵。我们可以从这一章清楚地看到孔子对贫与富的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