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清他的脸,可是好像他的头惴在怀里。这是杜弃奇怪的事情,难道一个人把头惴在怀里也能看到路。半晌,杜弃听到前面那人的呼喝才知道原来前面那个人在用声音给这个人指路。
许多人看到这样的场面都唯恐避之不及,可是杜弃却远远地跟在了他们的身后,似乎他忘记了去寻找道长等人。那人在前面的引路人不时回头望一眼黑袍,杜弃也看到了他那张形神枯稿,满脸病容的脸。
就这样,一前一后,缓缓地,阴森森地,走在山村的四处,就是不进村。杜弃跟在他们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他好像不怕这两个诡异奇怪的人。
傍晚时分,那两个诡异的人在村外的茶店落脚,前面那个引路人对茶店里唯一的一个人嚷道:喜神打店!那唯一的一个人瞪大眼睛半天,忽然如看到鬼一般跑了。引路人叹了口气,喃喃道:“没有想到这些无知的百姓连喜神也不认识了。
引路人的叹气声刚完,门外忽然走进一看来有着富气长相的一人。他盯着黑袍人表情不惊反喜,这人喜是因为村里王老汉久盼的赶尸匠终于把死者千里迢迢地背来,而且有这样的人光顾小店会让小店的运气大大变好的。
本来这个小茶店没有让人留宿的习惯,可是天色将晚,而且又是喜神光临,重要的是那个引路人很大方,出手就是十个大洋。引路人特意吩咐小店准备一桌丰盛的酒菜。得人钱财当然办事都是比较快的。
桌上酒菜已尽,杯盘狼藉。杜弃盯着无人的房间好久,唯一让他奇怪的是桌上有三双筷子。他一路跟来已知道其实那个黑袍里面其实有两个人,否则那个在前面的人也不会把头惴在怀里。
窗外有引路人低低的声音指引着黑袍人行走在茫茫夜色中。刚才杜弃已向那个长相富气的人打听一番,知道这两个人是赶尸匠,靠送死人而赚一点钱,以便养家糊口。
这是流传下来的迷信,可是杜弃却总觉得不什么地方不对头。如果那个黑袍人肩上背着的是死人,怎么桌上会有三双筷子呢?
山脚,王老汉,已经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寿衣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入旁观正如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窥视一样。
秘密总是不愿意让第三个人看到的,看到就会让秘密变得不再是秘密,而且多数时候不该看到秘密的人看到秘密总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据说,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绪,就是说将死者装殓以后,丧家才去认领。棺盖一揭开,须眉毕现,果然是丧家亲人,相貌宛如昨日,现在却翘翘长眠在棺材里了,伤心惨目,摧人肺腑,顿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声。
“赶尸”者这时特意劝说大家不要过于悲伤,致使死者不安。幸亏他生前积有功德,得平安的返回乡土。刚经过长途中跋涉,急需安息。人们悲痛之余,感到一种既见死者后的踏实、满足、欣慰,而会多给这些千里迢迢的赶尸匠一点钱。
引路人一番说词虽没有一句是真的,可是山里村夫还是多办会相信这些古老的传说。
王老汉一家对这两名赶尸匠感激不尽,计划留住几日。两名赶尸匠推手道声谢谢,然后收拾来时的东西准备离开这里。
杜弃静静地站立在棺材前,弧形的棺盖已经由赶尸匠合上,而且钉了钉子,打开显然不容易,而且如果此时打开,王老汉一家人就算没有足够的力量也要和杜弃拼命的。
杜弃想打开棺盖的目的只有一个,想看看里面的人,因为他觉得里面根本没有人。
两个赶尸匠,一个在背上的死人,吃过饭桌上竟然有三双筷子,除非那个死人也会吃饭,可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就算可能也让人觉得这是什么天方夜潭。
赶尸匠是两个奇怪的人,他们在深夜来也在深夜走。他们来的匆匆,去的也匆匆,似乎也怕他们刚才抗过的死人活过来跟他们讨个说法。
王老汉准备好酒宴想好好感谢一翻这两个人时发现他们已经不知在茫茫黑夜的什么时候遥无踪迹。
出丧大礼,是对死者的尊敬也是活者的自我安慰,算是敬一点孝道,算是做子女的份内之事。生离死别,无法避免,看通的自然不会有多少泪水奇_…_書*…*网…QISuu。cOm,可是没有泪水并不代表没有伤心。
伤心处落泪是每个人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简陋的祠堂里传来嚎啕大哭时,杜弃奇怪地站在了祠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