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公子围见阴谋败露,料想郑国定有防备,只得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但又不承认自己有吞食郑国的意图,坚持要进城,表示楚兵一律不带武器,全部空手。
后来,人们就用“包藏祸心”形容外表不露声色而暗中害人。
■ 杯弓蛇影
典出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驽,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驽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廖平。
汉朝应劭的祖父应郴,十分好客。一次,他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应郴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经过再三询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在游动。喝下去之后心里就总是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应郴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
回到家中,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朋友那天坐的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真像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应郴马上去向朋友解释。他让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朋友恍然大悟,病马上就痊愈了。
后人以“杯弓蛇影”来比喻自己吓唬自己。
■ 背水一战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率军攻打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他命令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第二天,双方展开激战。交战中,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只能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为什么要背靠水排阵,韩信笑着说:“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就是要用没有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信心。”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它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来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想看书来
四字篇 第一章(4)
■ 宾至如归
典出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春秋时期,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子产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赶进车马,安放物品。
晋平公得知这一消息,吃了一惊,派大夫士文伯到宾馆责问子产为什么要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
子产回答说:“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宾客到达的时候,样样事情都有人照应。宾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可是,现在晋国铜鞋山的宫室有好几里地面,而让诸侯宾客住的却是破旧的屋子,如同奴隶的住所。门口进不去车子,我们又得不到接见。如果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的罪过了,到时我们怎么向盟主交代呢?”
士文伯把情况报告给了晋平公,平公感到惭愧,马上接见子产,隆重宴请。
现在,“宾至如归”经常用来形容旅馆饭店等服务周到,起居饮食舒服。
■ 兵不厌诈
典出《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春秋时,楚国纠集诸多小诸侯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国君晋文公告急求救。
晋文公决定支援宋国,他召见舅舅子犯,请教作战谋略,他说:“我将与楚国开战,但‘彼众我寡’,这怎么办?”子犯答道:“对于讲究礼仪的君子,应多行忠诚、信用;在你死我活的两军交战时,不妨施行欺诈的手段来迷惑对方。”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后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兵不厌诈”一词,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