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后和尚所说的寺庙仍然一点踪迹都看不到,韦生渐渐生疑,再走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到,韦生确定这个和尚是一个盗贼,于是拿出自己经常用的弹弓和铜弹向前边正在走路的和尚射去,刚开始的时候,和尚像是没有觉察到一样,直到射中他五下之后,和尚才抚摸着自己被射中的地方缓缓地说:“请施主你不要恶作剧”。韦生见和尚本领如此高强,便放弃了攻击他的打算,跟在和尚后边一直走到和尚居住的寺院门口。韦生发现自己的妻子安然无恙的和一大队的人在门口迎接自己,这时和尚对韦生说:“我确实是一个盗贼,而且也真的如你所想,打上了你们的主意,但是你我相谈甚欢,我已经不忍心下手了,我也没有想到先生你的本领也是如此高强。”说完之后,和尚便设宴招待韦生及他的家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字篇 第二章(3)
自此,后人便经常将“恶作剧”引申为与别人开玩笑,故意捉弄别人的行为。
■ 耳旁风
“耳旁风”典出《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儿。
春秋时期,吴国的君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诸樊,二儿子叫余祭,三儿子叫余眛,四儿子叫季札。季札才德出众,备受吴王寿梦的喜爱,吴王在临终前有意传位给季札,可是季札百般推脱。后来寿梦传位给长子,并且让诸樊记住自己的遗言,改变传位给长子的制度,可以传位给季札。在诸樊继位以后,他和余眛,余祭两兄弟立下誓言今后王位由兄弟依次继承,最后一定让季札继承皇位。果然三兄弟依次继承了皇位,可是传到季札的时候,季札坚决不从,他说:“父皇在位的时候我就表明心智不当皇帝,现在也不会改变。”他说:“做人只要正直品德高尚就行了,至于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吹过耳边的清风,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后来他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还隐居起来,在余眛的儿子继位后又出来辅助他。
后来人们就用“耳边风”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 二百五
“二百五”传说是因战国时期的苏秦被刺而来。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费尽周折终于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秦。六国的国君对他期望甚高,均将其封为本国的宰相,苏秦身戴六国相印,正在春风得意地布置对抗秦国大计之时,却在齐国被一个刺客行刺,并在当天晚上因伤重不治身亡。齐王震怒,当即下令捉拿刺杀苏秦的刺客。但是人海茫茫,而且也没有有利的线索,齐国官府的人非常为难,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将苏秦的头割下来挂在城门之上,并发下榜文说:“苏秦乃是他国的奸细,将其刺杀的人赏千金,请前来领赏。”果真不久就来了四个人,各个都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问:“那一千两的赏金你们每人分多少?”四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一人二百五!”齐王怒极,说:“来人,将这四个二百五都推出去斩了!”
“二百五”一词一直延续到现在,被引申表示说话办事经常出洋相的人。
■ 父母官
典出《汉书?循吏传》: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后汉书?杜诗列传》: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西汉元帝时期,有个叫做召信臣的到南阳郡做太守,他为人很正直,并且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到南阳后,他视民如子,劝百姓耕田种植,帮助百姓兴修水利,并且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使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召信臣在职期间南阳社会稳定,门不闭户,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召信臣深受百姓喜爱,人们称之为“召父”。
不到百年后的东汉时期,又有一叫杜诗的到南阳郡做太守,他很有才能,处处替老百姓着想,为百姓铸造新的农具,带来便利,使得百姓丰衣足食。南阳百姓很受感动,说:“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后来人们便以“父母”来称呼为百姓带来福利的地方官。“父母官”专指封建社会人们对地方官的一种尊称。
■ 搞名堂
“搞名堂”与武则天修建明堂有关。
“明堂”是先秦时期帝王会见诸侯和进行祭祀的场所,也是帝王颁布教化、发布政令、举行典礼的地方。这种建筑始创于黄帝时期,周代时才叫作“明堂”。唐朝武则天在位时,经济繁荣,国势强大起来,她也提起了修建明堂。武则天让各贤才献计献策,于是有人写了《黄帝明堂经》,描写了明堂的宏伟与壮观,华丽与尊威,武则天就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