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于是,“我”开始讲“我”听到的、看到的,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
讲故事,这是这部书的叙述特色。此外,作者的语言朴实生动,没有华丽炫目的描写,也没有复杂纠葛的情节冲突,但两代普通军人的平凡故事,琐碎的生活都给人温暖的希望,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行文之中有许多令人捧腹的精彩段落,又往往让人在笑过之后,从心底涌出深深的感动。
书里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在浮躁的当下,不失为一种力量,真情的力量。
我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由于社会变革的进行,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的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同时,灾难的频发和社会各方面的急剧变动,使人生面临的问题与前人相比不减反增。也因此,人的心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得到抚慰。 这一点,作者同样做到了,她用文字传递温暖,让人看到希望; 这也让我欣赏。
周大新
2008年11月17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温暖的希望(代前言)
伤痕累累身心疲惫回了家,
几乎再没有勇气力气去拼杀,
于是给自己放了五个月的大假,
不知道下一步茫茫然该往何方?
读了吧里无数好文章,
唯你的故事温暖非常,
一颗冻僵的心又活过来了,
又可以去飞了!
好好照顾你的爸爸妈妈,
好好照顾你的哥哥弟弟,
当然还有你自己,
祝你全家平安!健康!
大恩不言谢,
唯深深一鞠躬。
作者: 58213199* 2008…2…27 23:22
我本来不是一个爱流泪的人,可每次看到这位IP地址是南京的网友在网上
给我的留言,都会不能自已。事实上,那段日子工作上的烦恼颇多,对自己写的 “男人的浪漫主义和我的那些事”,忽然没心情下笔继续,甚至想放弃了。直到看到了她(他)的留言。
10个月,从最初随意贴在网上的小故事到现在的自传体小说,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许多心灵相通的朋友。朋友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国内的朋友南到广西深圳,北到辽宁黑龙江;国外的朋友来自西半球、南半球……从去年的12月起,这几十位至今不曾谋面的朋友,天天顶贴、交流,她们说从我的文章里看到了美好,我,也因为她们而看到了美好。
10个月,在断断续续搜集身边素材的过程中,才发现,自认为从小就熟悉的军人群体,竟有那么多真实的故事、复杂的情感和心理都是我完全不曾了解的,尽管都是些平凡琐事,但他们在或长或短的军旅生涯中所有的欢笑和泪水、默默的坚守,甚至超越了生命的底线——让我再一次不能自已……
书里的老兵23、老兵17、老兵3的原型是我的亲人,而老兵刘、吝伟、方孟晓、赵晓为、王参谋们,都是他们的战友,是在和平年代里,坚守着平凡与寂寞,吞咽着痛苦和辛酸,却守护了美好和幸福的普通一兵。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张张真实的笑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对他们饱含敬意这区区十几万字远远不能讲透他们的故事,如果能给读者朋友带来一点特殊的感受和对普通军人的理解,我就会感到欣慰,因为,是他们给了我温暖的希望。
我不知道给我留言的那个朋友会不会遇到我的书,只希望她(他)一切都好,永远的。
楔子
快到夜里零点的时候,挂在铁架子上的输液瓶子里,还剩下最后几滴药。
我连忙按了一下病床床上的呼叫器。红色的警示灯一闪一闪的。不一会儿,漂亮的小护士匆匆地走进病房,手脚麻利地从输液架子上取下空瓶,换上第三瓶黄稠的液体,随手弹了弹透明的输液管儿,又脚不沾地的小跑着出去。
没办法,今年北京的冬天气候反常,像这座老式的北京医院急诊观察室,重感冒患者走了一拨儿,又来一拨儿。其实还有三天,就到2008年的阴历除夕了。而老兵3,也是在持续发烧一周之后,被我们强行从他的单位拉走,送到这里的。
小护士的背影还没出病房门,老兵3就咧了咧嘴忍不住“吸溜”了一声。
此刻,一直倚着窗台观察着输液速度的老兵17,听到老兵3的“吸溜”,忙探过身子,熟练地一点点捻着输液管上的速度调节钮,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