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北战场决战的胜利。从此,西北地区的敌人已丧失了组织任何战役的能力,而我军则可以纵横自如,横扫残敌。正如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西北战场再也没有严重的战斗,我军继续完成解放整个西北的任务,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的问题。”
兰州战役之后,解放军人不停步,马不停蹄,继续追歼中国西部大片土地上残留的国民党军队。
彭德怀发布了解放大西北的青海、宁夏和新疆的战斗命令。
王震第1兵团向青海进军。
许光达第2兵团向甘肃的河西走廊进军。
杨得志第19兵团向宁夏进军
第1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部队作为第1兵团的第1梯队,一路上势如风卷残云,横扫青海境内的一切残敌,日夜兼程,向马步芳的老巢西宁挺进。
第1兵团司令兼政委王震,赶上贺炳炎和廖汉生,随他们一起行军。
部队长途跋涉,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加上连续作战,已经十分疲劳了。许多战士一边行军,一边打吨,几乎是在半睡眠状态下坚持行军。
高原的秋夜,风寒月冷,战士们还穿着单衣,在萧瑟的秋风中不停步地前进着。
黎明,天空开始降霜。指战员的头上、肩上、眉毛和胡须上,被霜落得白花花的,仿佛路边挂了霜的树木,田野里落了霜的草禾。
但是,兰州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着指战员,人们的心里就像烧着一把火,决心与艰难、困苦、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作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早日解放西宁,解放新疆,解放整个大西北,再立新功。
王震用手抹去胡子上的霜,问:
“部队情绪怎么样?”
贺炳炎哈哈一笑,说:
“沿途你都看见了,情绪很高涨,大家都在进行着一场比赛似的,拼命在朝前跑。”
廖汉生也高兴地说:
“部队情绪十分高涨,可以说是空前高涨,只是战士们的确太疲劳了,要是能稍微休整一下也好啊!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王震很有同感地说:
“是啊,战士们都是人,不是铁,从大军西进到现在,20来天时间,近2000里路程,沿途大小战斗数十次,谁不疲劳呢?但是,兰州刚解放,大西北境内的残敌都成了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我军只能乘胜前进,趁残敌四分五裂,一片混乱,打它个措手不及,人仰马翻。兵贵神速,万不可失掉眼前的大好战机啊!因此,要告诉战士们,再咬一下牙,再加一把劲,大西北的全部解放就要看我们的两条腿跑得快不快啦!”
贺炳炎是个乐天派,笑着说:
“这些道理,其实战士们早都明白啦!你看,连伤病号也在咬紧牙关跟着部队跑着哩!”
路旁,有几个伤病号,咬着牙,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也不拉下地跟着行军的队伍。
王震望着他们,许久才说:
“我原想在解放西宁后,让部队休整一下,但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的。敌人并不甘心他们的灭亡,必然要作最后的垂死挣扎,而且他们希望我宰在兰州和西宁休整,这样,他们就有了喘息的机会,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看来,我们只能穷追猛打,在冬季到来之前,力争一举全歼西北境内之残敌,解放大西北。现在,我们疲劳,敌人也疲劳,只要我们能够再坚持一下胜利就会到来了。”
廖汉生点了点头,说:
“对。我看最好再抓一下政治鼓动工作,鼓舞士气,一鼓作气,拿下西宁。”
王震想了想,问:
“行军速度能不能再快一些,力争在9月5日接近西宁城,你们看怎么样?”
贺炳炎和廖汉生齐声回答说:
“行。我们千方百计在9月5日赶到西宁城!”
行军速度,奇迹般地加快了。
9月5日天黑后,贺炳炎和廖汉生指挥第1军包围了西宁城。
奇怪的是,西宁城的外围,并没有遇到敌人的什么抵抗。
在深沉的夜幕掩护下,部队的包围圈在缩小着,缩小着。
侦察部队和尖刀排,不断派人回来报告,前方没有发现敌情。
马步芳和马继援父子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西宁城,竟然没有遇到敌人的外围防守部队,令人踌躇。
天很黑。夜已经深了。
偶尔,有零星的枪声,破坏了宁静的夜。
部队合围后,开始连夜构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