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西圣地 第六部分(7)
烈日当头,沙漠像世界上最大的火炕,天气越来越热,曾浩额头上的温度也越来越热,杨大水浸湿了一条毛巾敷在曾浩的头上,曾浩脸色苍白,紧闭着眼睛,十分痛苦。
曾浩的病很快好了,地质队员们的勘测也进入到沙漠腹地。几个地质队员围坐在一起啃馕,艰难地咀嚼。骆驼在一旁吃草,嘴里淌着白沫。曾浩一边嚼着馕,一边翻看着重磁力图表。
徐正成走过来坐到地上说:“通过这几天的勘测,我们获得了不少资料,大家还得坚持努力,完成廖总制定的每10公里一个重磁力勘测点的任务。”听了徐正成的话曾浩却不同意。曾浩的理由是通过这几天的勘测,他发现这一带重磁力曲线异常,应该加密重磁力勘测点。曾浩的方案是每5公里做一次重磁力勘测。徐正成坚决反对,认为那样就得超期走出沙漠,水和粮食都不够用。曾浩认为他们可以一天的水三天喝,一天的粮三天吃。
虽然不懂地质专业的杨大水从他们对话中认为曾浩的方案是对的,也明确支持曾浩。
曾浩加密勘测点的方案果然让地质队员们付出了代价,在以后几个工作日里,地质队员们的水越来越少了。又是一夜风暴过后,驼水的一峰骆驼还被狂风刮丢了,地质队员们濒临绝境。杨大水领着嘴唇干裂的地质队员们开了会,这时候也身心疲惫的徐正成已经无心和杨大水争什么这个勘探小组的领导权了。
黄昏,大漠边缘的胡杨林里,一片地质队的帐篷,一群骆驼悠闲地吃着草。一个话务员在“滴滴答答”拍电报。按期回到基地的地质队员们认为几个勘测小组都按时返回了驻地,徐队长他们小组到现在还没回来,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最后的结论是肯定是出问题了,没有意外的话他们不会不按时返回的。
就在这时,他们接到了徐正成小组发来的电报,电报上说:“我们小组因为加密了勘测点,致使行程延误,前天早晨,又跑散一只驼水的骆驼,现在我们小组严重缺水,饮水存量只够两天饮用,可驼工说我们还有四天路程,转告总部,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走出沙漠!”
土豆子执意要救的他哥杨大水和地质队员们都倒在了沙漠上,几匹骆驼卧在沙漠中,嘴吐白沫叫着,任凭怎样抽打也不站起来。杨大水把皮囊狠狠扔在地上,说:“水完全断了,一滴也没有了。”曾浩绝望地说:“我们完了!”
杨大水努力地睁眼睛,不让自己昏睡过去。突然,他看到什么,不禁一阵狂喜,挣扎着身子仔细看,很远的地方有一支驼队隐隐遥遥。
杨大水用沙哑的声音喊:“驼队……驼队……”喊声是绝望的,大漠太无垠了,这些地质队员只是大漠腹地不再爬行的蚁影。
突然,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手风琴乐曲乍响,琴声仿佛穿地而出,直冲蓝天,横震大漠。
杨大水惊喜抬头——戴虹倚在曾浩身上,奋力拉着手风琴,泪流满面……
听到琴声的驼队,朝绝望者们的方向走来。望着越来越近的驼队,杨大水的每一根汗毛都在庆幸地舞蹈,由于戴虹舍命坚持,他才没有犯下终生都不能饶恕自己的弥天大错,戴虹的琴声使濒临绝境的地质队员们绝地逢生,得以生还。
凯旋的地质队员们虽然面色黝黑,风尘仆仆,却让克拉玛依和远处的成吉思汗山感到荣耀。杨大水和地质队员们在成天海组织的上千人的欢迎队伍和锣鼓曲乐声中成了英雄。
又是一个石油人忙碌种田人也忙碌的早晨,张粮库正准备出去打羊草,他家墙外的大喇叭“哇”一声响了,“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秋收大忙季节就要到了,我们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打好秋收这一仗,为国家多交粮,多交棉,交好粮,交好棉……”大喇叭不时吱吱响,刺得张粮库耳朵疼,他恨恨地骂道:“娘的,哪天我砸了你!”
别看张粮库平时憨厚木讷,性急时也不乏男子汉的血性,当后来兰妮从这个大喇叭听到克拉玛依并确认就是她苦苦寻找有那个“依”时,张粮库真砸了这个成天在他家房头乱叫的大喇叭。
耍半夜酒疯的杨大水没能去,为此与戴虹发生了严重分歧甚至影响到他们笃意情感的曾浩也没去,众人欢送的夹道中走着还是戴着鲜艳红花的徐正成、小豹子和戴虹。
进了北京的徐正成、小豹子和戴虹大概属于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他们真的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