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页)
态度不好的原因。
何院令也不辩解也不委屈,从李胜手中接过了方子,恭敬道:“老臣遵旨!”
临到要出门时,脚步顿了顿,说:“十九殿下医术极佳,老臣甘拜下风!”
这一句是在门边儿说的,倒有几个站的不远的小太监听到,于是瑞诚帝那里得到的消息也是上皇不放心十九,特意找了何院令去问话。这件事不过是让上皇的偏心更加昭然若揭一些,瑞诚帝也都习以为常了,甚至还有些自嘲地调侃:“上皇眼里,怕就只有十九一个是他亲生的,我们这些都是捡来的。”
这话虽没有外传,却也瞒不过上皇的耳朵,他只笑了笑,默认一样。儿子自然都是他的,然而他爱疼谁,谁管得着?莫说已经是皇帝的儿子管不着,就是他亲生母亲太后仍在,也管不着,从来,他想要做的事情,别人都是管不着的。
相比那两位灵通的耳目,忠顺王爷却是迟了一天才得知了消息,他的耳目并不算灵通,又有旁人误导,于是得出了“错误”的真相——上皇的身体不好了,这让他的心情有些烦躁。
当年的那次宫变,他杀死亲弟的所为,固然保住了性命证明了忠心,但逼得亲母妃心灰意冷自请入佛堂静修,那佛堂静修的规矩还是太后那里传出来的,一入不得出,连太后都是如此,其他的妃子自然莫敢不从,于是这后宫中本可以作为臂膀的便断了。
而他那般行事,于当时可说是无奈之举,果决之行,但瑞诚帝却是不喜的,那位无论性子上行事上怎样,表面上却还是一个讲究孝道规矩,兄友弟恭的,自然看不上忠顺这般没有手足之情的,更加看不上忠顺那种爱好的,所以这两位即便当时站在了一个阵营,却着实算是山不见山相见相厌的。
当上皇帝的瑞诚帝上位之后便免不了要巩固权力,而以前一向无道的忠顺王爷哪怕不是为了皇位,为了享乐,这许多年来也积攒了不少权势,投靠的门人更是多,比起其他要求这个要求那个的严厉主子,他这位只要享乐便万事好商量的宽容主子自然更得人喜欢。
投靠的幕僚和门人多了,自然就有人不甘于这般平淡,想要做点儿什么,哪怕这位主子有着那样不好的爱好,但是那也没什么可诟病的,还可以赞一声大丈夫真无伪!比起那些真心喜好这个,却不敢说独喜欢这个,以契兄弟做掩饰的那些个,忠顺这样的可不是可爱多了?
一个人两个人这么说没什么,三个人四个人所有人都这么说会怎么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总是听到这样的说法,权力在手,欲望膨胀的忠顺何尝没有些想法?
身为皇子,天然便对那个位子有着某些期望的,即便因为自己的爱好而明了那位子不太可能落在自己头上的忠顺,在旁人的蛊惑下,再看看满院子的庶子庶女,自觉他也是有着一争之力的,至少他的儿子不像他一般,退一万步,便算是像他一般,留下种也够了。
因为上皇尚在世,仗着自己从没站错队,往日里忠顺对瑞诚帝可是不怎么恭敬的,凭什么啊,那位非嫡非长,也不见什么优秀才能,整日里一张冰脸好像人人都欠他钱似的弟弟也能越过自己这个兄长当皇帝?
不仅是旁人的劝说引诱,忠顺心里头也很清楚,这是上皇还在世,所以那位容着自己,若是那一日上皇驾崩,那位必然是要跟宰猪一样宰了自己的。
元妃省亲的事情别人还没看出端倪,忠顺这位耳濡目染着阴谋长大的造就嗅出了某些不对,再加上手握权柄的兄弟一个接一个地死,怎么也容易让人有些阴谋论的意思,既然会危及生命,哪里还能容人得过且过及时享乐?他虽然胖了点儿,又不是真的猪。
于是,在一个幕僚状似焦急地询问了以后该如何之后,忠顺王爷终于是坐不住了,说出了对于以后的安排,而曾经一度以为这位王爷胸无大志,只知道享乐的幕僚在听到那一连串缜密却又狠绝的安排时,倒吸了一口冷气,怪道这位能那般当机立断杀了自己的亲弟呐,果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想来,若不是被那些男色迷了心智,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便是这位了吧!这些皇子,果然没一个好相与的,暗自庆幸自己以前不曾犯了这位的忌讳,却也对这位提起了心,万一真的成了事,可别来个兔死狗烹的… …
幕僚那没影儿的担心且不必说,只说忠顺王爷安排好了事情之后走出书房,正准备寻了琪官儿玩玩,哪里想到等了半天,只等来遍寻其不着的消息。
事有不谐,又因为等候半天多了火气的忠顺王发作了长史一顿,也不听他解释,又使人去叫了北静王过来,他从来不是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