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醉了酒,经过鼓旁时拿起鼓槌敲鼓。老百姓听到了鼓声,慌慌张张地赶去守城。厉王连忙派人去制止,说:“我喝醉了酒,同左右的人开玩笑,糊里糊涂地拿起鼓槌敲鼓。”老百姓听了都散去了。
几个月后,有敌人入侵,厉王击鼓发出警报,但是老百姓又以为是厉王喝醉酒闹着玩的就都没有去。于是厉王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申明报警的信号,老百姓才相信。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买椟还珠
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一个精明的珠宝商人,一次他远道齐国去出售他的珠宝,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珠宝能有更多的客户,他就采用了一种珍贵的木料,做成了很多小盒子,并且还请人进行雕刻,最后还撒上香水,最后才将珠宝放进去。
这时,有个郑国人,看到了他制作精美的珠宝盒,就掏钱买了一个,之后竟然打开盒子,将珠宝拿出来,退给了珠宝商,只取走了盒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国君史称齐宣王,他最喜欢听一种叫做竽的乐器的吹奏,所以就下令召集全国各地的吹竽手,组成了一支足有300人的乐队,整天让他们一起来吹给他听,并且这个队伍还在加大。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他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大喜过望。他谎称自己也会吹竽。于是,每次演出他就会混在队伍中间,也鼓起腮帮子看似很卖力地吹奏,因此还得了很多赏钱。
第四章 经典故事(5)
就这样,他在乐队中蒙混了很多年,居然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后来,齐宣王的儿子齐泯王即位,很凑巧他也很喜欢听吹竽,但是和他父亲不同的是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他就要求吹竽手们轮流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脸都绿了。为了保住小命,他只有收拾了一下行装,连夜逃走了。
《韩非子·内储说上》
守株待兔
宋国的一个农夫正在自家田地里翻土的时候,突然,从田边的草丛中窜出一只野兔,竟然活生生地撞死在自家地头的树桩上,当时鲜血四溅,农夫走近一看,野兔已经撞死在那里了。
农夫不禁欣喜若狂,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捡了一只肥肥大大的野兔,倘若每天都能够捡到一只该有多好呀,于是,他从此不再费尽劳力地耕作了,每天只是坐在那个树桩的旁边等着野兔再次撞死在这里,他也好再饱餐一顿。但是野兔再也没有来,他的田地也荒芜了。
《韩非子·五蠹》
树难去易
杨树横着种能活,倒着种也能活,把它折断了再种还可以成活。如果十个人种它,一个人又拔掉它,那就连一棵杨树也不会留下。以十人之多,栽种这么容易成活的树木,却比不上一个人拔它,原因何在呢?就在于种树难而拔树容易。
《韩非子·说林上》
子罕不受玉
宋国有个乡民获得了一块宝玉,拿去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乡民说:“这是一件宝贝,最适合给君子作器物,不适合留给我们老百姓用。”
子罕回答说:“你把璞玉当成珍宝,我却把不接受你的璞玉当成珍宝。”
乡民爱玉,而子罕不爱玉。所以说:“爱好别人所不爱的,而使那些难得的东西贵重。”
《韩非子·喻老》
不识车轭
郑县有个人拾得了一个车的轭头,却不知道它是什么,便去问别人:“这是什么呀?”
有人回答说:“这是车的轭头。”
过了一会儿,他又拾得了一个车的轭头,照样去问那人:“这是什么呢?”
别人又回答说:“这是车的轭头。”
提问的人听了生气地说道:“上次说是车的轭头,现在又说是车的轭头,哪里能有这么多车的轭头呢?这明明是在欺骗我!”于是便和那人厮打起来了。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卖盾与矛的人,吹嘘自己的盾坚固,说:“我的盾十分坚固,没有东西能够刺穿它。”又吹嘘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没有任何东西它不能刺穿的。”
有个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将会怎么样呢?”这个楚国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刺不穿的盾与刺无不穿的矛,这两种东西是不能同时并立的。
《韩非子·难一》
精卫填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