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3/4 页)
去了楚国,苏代去了魏国。
虽然楚国的春申君和魏国的信陵君都大力的支持他们,可惜上到君王,下到臣民都不怎么支持他们。
魏国是被秦国打得太惨了,再说打仗大家都得不到什么好处,为什么还要去打。楚王却是新登基,自己的王位都还没有坐稳,哪敢去招惹秦国,况且他也是个和平主义爱好者,最多就是喜欢欺负一下南边的那些土著,跟秦国打仗的心思,那是一点都没有。
赵军坚持了一个月之后,终于支持不住了。白起顺势派人去招降他们,不过赵军尽管被饿得手脚无力,但大部分人依然不愿意投降。
秦军这时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赵军抵挡不住,连连后退,最后被压缩到仅有的几个山谷之间,再也动荡不得。
白起再次派人前去招降,这一次,赵军有五万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剩下的不到十万人全都是赵国的死忠了。看来赵武灵王刚死了没几年,赵军的战斗力比历史上长平之战的时候强得多。
白起这一下再也没有发慈悲了,他集中了大量的猛火油和炸药,将投石车运送到了山顶上,顷刻之间,就让赵军所在的山谷燃起了冲天大火,十万人全都被活活烧死。
秦赵大战告一段落,司马错被召回咸阳,白起被任命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指挥歼灭赵国剩余的军队,并且彻底的占领赵国。
赵王抵达临城之后,下旨招募所有的青壮成军,用以防守临城。同时将各地的驻军都集中起来,布防在巨鹿泽和櫆抵一线,希望能够抵挡住秦军进攻。
秦军在邯郸经过一个月的修整之后,分成三路大军,向赵王所在的临城压了过去。
左路由乐毅率领,从列人出发,直逼巨鹿。中路由白起亲自率领,直插赵军防线的中部——柏人。右路军由王龁率领,绕过赵军的防线,攻打赵军的后方——高邑。
失去了主力大军的赵国,想要逃过这次大难,可真的很难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再次合围
所有的人都认为秦军攻占邯郸之后,会有一段长时间的修整,才会再次出兵。毕竟打仗不是其他,士卒也是人,长时间在野外作战谁都受不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的修整,秦军又一次出发了。难道秦军都是铁打的,这一点不仅赵人不明白,就连天下人都不明白。
其实他们不知道,秦军是真的到极限了,倘若此次出兵失败的话,秦军恐怕也要伤筋动骨了。至于这次白起坚持要出兵,是携这次大胜之后的余勇,准备一举荡平赵国。
这样一来,秦军作战的速度就要快,作战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的话,士卒的体力和耐力就会承受不住。而且还不能遇到大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士卒的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会断,军队有崩溃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敢继续出击的,仅有白起一人,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仅对敌人狠,对自己人同样也狠。
首先出击的是乐毅,他率领十五万大军,迅速的攻占了巨鹿,并且沿着大河向东北方向推进,直抵沙丘。这样一来,一方面是为了阻止赵王逃去齐国,同时,也是为了阻止齐国出兵救赵。
接下来王龁率领二十万大军,穿过教与山,直插高邑,这样一来,顿时就打了赵国一个措手不及。
赵军都是新组建的,他们来自于赵国各地,之前相互都不认识,之间没有经过协调训练,也没有过协同作战。再加上他们中间掺入了不少刚刚征召的青壮,这样的战斗力,只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他们。
秦军如泰山一般压了过来,赵国上下,再次感受到了压力重重。要知道。秦军可是对整个赵军展开了包围,稍有差池,赵军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只是这一次,赵王也不敢再退了,再退,就只有退往代地。代地,一部分是以前中山国的土地,一部分是以前胡人的土地,这些都是赵武灵王夺回来的。赵王倘若敢退到那里去,先不说秦军会不会放过他。就是那边的中山国余孽和胡人也不会放过他的。
赵国连接齐国的通道被断,和燕国又是冤家死对头,和北方的胡人也不是什么亲戚。凭着现在的赵国,想要阻拦住秦军,那真是异想天开了。
赵王这个时候也算是头脑清楚,他知道不能再败了,再败就真的完了。他毫不犹豫的启用了一直不受重用的庞煖为将。
对于庞煖这个人,别人了解的不多,嬴荡却是知道的。他是庞涓的后人。而庞涓当年又差点带兵灭了赵国。正因为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